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殷艳  韦业平  麦虹  张丽滢 《广西科学》2022,29(4):746-751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Ⅱ-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实验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 DNA,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E2F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HPV DNA与C-myc基因、HPV DNA与E2F1蛋白、C-myc基因与E2F1蛋白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myc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综上可知,高危型HPV、C-myc基因及E2F1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及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依托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寻找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癌前病变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HSIL)相关的血浆预警蛋白标志物,旨在对宫颈癌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收集维吾尔族HSIL(21例)和宫颈炎(22例)患者血浆标本并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通过对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分离与鉴别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组分,并运用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鉴定和功能识别分析。确定了宫颈炎和HSIL患者的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组分。结果表明,在HSIL患者血浆中3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1个组分含量下降;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31种蛋白质,其中4种蛋白质与肿瘤进程密切相关,分别是代谢相关蛋白(APOA1)、信号转导相关蛋白(mTOR、EphA3)和免疫功能相关蛋白(HLA-DQB1)。本文针对维吾尔族妇女这一宫颈癌高发人群,展开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组表达水平的研究,鉴定出多种差异表达血浆蛋白预警标志物,为本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鉴别诊断及癌变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差异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观察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关系.检测63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和50例宫颈活检石蜡切片hTERC基因的扩增程度.结果:两组结果均显示,随着TBS分级或病理分级的升高,hTERC基因阳性率增加.hTERC基因异常细胞比例与TBS分级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为0.403/0.612.结论:hTERC基因扩增程度可能为宫颈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预测因子,反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可辅助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24.
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RNA-Seq数据,首先利用R包DESeq2初步筛选得到2种亚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运用方差分析鉴别了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构建了5个差异与非差异表达基因集合。参考COSMIC、CCGD和DISEASES数据库已有癌基因信息,统计分析了各数据集中癌基因的分布。参考COSMIC、TSGene 2.0数据库中原癌和抑癌基因信息,利用韦恩图求交集法获得2种癌症亚型的潜在原癌和抑癌基因。结果发现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癌基因在5个集合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38.7%,61.6%,55.6%,38.2%;在肺腺癌中,其所占比率分别为:43.9%,32.3%,64.6%,52.1%,40.5%。研究表明方差分析进一步筛选的上下调、组间差异集合中含有较多癌基因,获得肺鳞状细胞癌潜在原癌基因72个,抑癌基因244个;肺腺癌潜在原癌基因43个,抑癌基因159个。  相似文献   
25.
本文用平阳霉素(BLMA_5)和吡柔比星(THP)对裸鼠移植的人体食管癌进行化疗,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在棵鼠可耐受的剂量下,BLMA_5、THP、BLMA_5+THP等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6%-61%(P<0.01)、34%-39%(P<0.05)、71%-75%(P<0.01),说明BLMA_5和THP对裸鼠移植的人体食管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药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研究结果提示BLMA_5和THP合用有可能用于食管癌的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26.
探讨hMLHI、hMSH2、p53和PCNA在OSCC中的表达关系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巾hMLH1、hMSH2、μ5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4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其中,中一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癌;hMSH2、p53和PCNA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高于无转移者。hMLHI与p53/PCNA表达,hMSH2与p53/PCNA,p53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性。hM—LH1、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4种蛋白有助于判断OS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细胞毒性T细胞(CD8),调节性T细胞(Foxp3)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记(CD1 a)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8、Foxp3和CD1 a在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检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病理数据库里OPMDs患者的62例口腔黏膜组织标本[17例上皮增生、21例口腔扁平苔藓(OLP)、15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D1)、9例上皮中度异常增生(D2)]中CD8、Foxp3和CD1 a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D8、CD1 a与Foxp3表达量同组织病理分型、各临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从D1发展到D2的上皮组织内,CD8和CD1 a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加,在上皮下组织内,病变从D1发展到D2时,CD8、Foxp3和CD1 a的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与年龄、性别、部位、吸烟饮酒史均无相关性,Foxp3+与性别相关,定位于上皮内的CD1 a+与病变部位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OPMDs恶性转化潜能中,CD1 a、Foxp3与CD8这3项指标具备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借助于快速付氏变换(FFT)技术。给出了计算两阶鳞状因子循环矩阵之乘积阵的一种快速算法,其算法复杂性为O(nlog2n)。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30.
鳞状因子循环线性系统的快速Hartley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Hartley变换算法求解鳞状因子循环实线性方程组,该算法比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减少近一半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