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在甲肝减毒疫苗生产工艺中不同pH对疫苗得率有一定的影响,为提高疫苗的产量,在传统的氯仿抽提条件下,使用不同pH值(pH1.0~12.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进行氯仿抽提,检测抽提后甲肝病毒(HepatitisAVirus,HAV)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结果表明经氯仿抽提后,HAV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均在pH8.0~9.0时最高,相应得率也比常规处理的得率有显著的提高.说明改进pH抽提条件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处理工艺效率的提高,成品疫苗产量的增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11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他和遍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麻疹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麻疹疫苗应用之前,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65年我国大约900万例麻疹被报告,发病率达1432/10万。60年代初美国、前苏联、日本和中国相继独自用本国分离的麻疹野病毒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接种。我国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疫苗,特别是1984年开展强化计划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年发病率在10/10万左右,但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仍大约有4500万例麻疹,其中100万婴儿和儿童死于麻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当中麻疹仍是死亡例数最多的,WHO已将麻疹列为无脊灰地区下一个要消除的疾病。近年我国已经几乎消灭的脊髓灰质炎重新出现疫情,麻疹疫情也加剧,国家制定了2012年消灭脊灰、2010年消灭麻疹的计划,为鼓励生产,国家允许以上疫苗提价20-60%,为传统疫苗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传统疫苗升级换代后,以有价疫苗身份面市,其价格甚至可提升10倍。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15%以上,其中流感疫苗、成人乙肝疫苗、Vero狂犬疫苗、麻疹疫苗等市场发展颇具潜力。  相似文献   
114.
应用无特定病原鸡及鸡胚进行了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的繁殖及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免疫干扰试验、攻击保护滴度的测定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与国外疫苗比较试验等。实践证明SPF鸡及鸡胚是完成以上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5.
含恶性疟原虫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锋  管惟滨  方军  蒋春雷 《自然杂志》2000,22(6):366-367
减毒鼠伤寒杆菌可被用作外源抗原基因经口导入宿主免疫系统的载体,能有效地激发起宿主针对该外源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protein 1,MSP1)是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重要候选抗原.我们已成功地将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第1号基因片段(M1)的pQE质粒导入了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株中,构建成x4064(pQEM1)重组菌,测定了其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本文就X4064(pQEM1)重组菌接种小鼠后所激发的针对M1蛋白的免疫应答进行了初步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6.
蛭弧菌在细胞匀浆中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分析低盐冷刺激作用下副溶血弧菌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采用"低盐持续刺激培养(continuous growth,CTG)"和"中间转入低盐环境培养(shift growth,STG)".CTG和STG下.分别采用含NaCl浓度为2%和0.66%的MV-5培养基孵育副溶血弧菌,收集菌体,提取RNA,应用全基因组DNA芯片分别比较两个不同的转录表达谱基因变化特点,分析其作用规律.同时,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TG实验中,共有205个基因的转录表达发生显著性变化,上调的基因占优势地位;CTG实验中,总计有298个基因的转录表达发生显著性变化,上、下涮的基因总体基本趋于平衡状态,没有明显差异.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结果证实其和芯片数据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在低盐这一"胁迫环境"下,副溶血弧菌利用其存在的独特而精细的应对机制,能够顽强的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殖,这一过程中,节能调节处于调控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9.
近岸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分离获得的43株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活性菌株(10株)中90%的菌株(9株)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10株中的7株(70%)所形成的生物膜存在明显的细胞团.具有AI-2活性的菌株中67%的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中具有AHLs活性的菌株往往形成强的生物膜,并常能形成较大的细胞团.许多不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也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见对于环境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存在特别是AHLs的存在,趋向于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0.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