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7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7篇 |
教育与普及 | 7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0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Se(Ⅳ)与藻蓝蛋白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收、荧光、红外等谱学方法研究了藻蓝蛋白(PC)与Se(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eO3^2-加入后,藻蓝蛋白在620nm处的特征光吸收减弱,并随Se(Ⅳ)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278和347nm处的光吸收增强;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也逐渐减弱,而599和629nm处的2个激发峰的相对强度与对照相反.PC在475和662nm处分别出现共振散射峰.Se(Ⅳ)与PC的作用后,在595nm处出现强的共振散射峰,被指认为液相纳米硒粒子与PC生成的缀合物的共振散射峰.红外光谱图中,PC的酰胺Ⅰ带为1653.2cm^-1,为α螺旋,而PC—Se(0)生物缀合物的酰胺Ⅰ带为1647.0cm^-1,属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62.
采用静态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两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稀土硝酸镧、硝酸钐对杜氏盐藻生长及其叶绿素积累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分别得出适宜于盐藻生长的稀土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硝酸镧质量浓度为2mg/L、硝酸钐的为20mg/L时的促进作用较同组其它浓度稍明显;分别观察370nm光激发叶绿素a和460nm光激发叶绿素C的荧光峰值曲线,硝酸镧和质量浓度为60mg/L的硝酸钐对盐藻培养后期叶绿素a的积累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2种稀土均加速了盐藻中叶绿素C的消耗. 相似文献
63.
张丽娟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19-22
报导线形杉藻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研究,分别把新鲜线形杉藻体主茎的顶端、中部、基部切成长4-7mm的小段,置于为10L:14D,光强1500Lx,温度18 ̄24℃,实验重复多次,结果线形杉藻具有很强的离体再生能力,培养3天后在切段上断面的皮层及表皮即出现数量不等的细胞突起,10天后即可长成幼芽,40天后可长成长约10nm且有分枝的幼体,下断面则产生棉球状细胞团粘附于培养皿上。 相似文献
64.
65.
从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α亚基基因表达质粒pGEMD-pecA出发,通过酶切、削平或补充补末端及重新环合等技术,使其后的阅读框发生移码突变,从而到C-端缺失24个和36个氨基酸的两个缺失突变体pGEMD-pecA-C24和pGEMD-pecA-C36,用PCR技术将已突变的基因片段转入表达载体pET30中,得到pET30-pecA-C24和pET30-pecA-C36,获得高效表达,利用PCR技术从pGEMD-pecA中扩增出N-端缺失20个和32个氨基酸pecA的突变基因片段,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中,得到pET30-pecA-N20和pET30-pecA-N32,获得高效表达,两个C-端缺的突变的脱辅基蛋白无论有或无藻红蓝蛋白连接/异构酶催化,均不能与藻蓝胆素共价偶联,两个N-端缺失突变脱辅基蛋白均能在藻红蓝蛋白连接/异构酶催化下与藻蓝胆系共价偶联,且色素从藻蓝胆素转化为藻紫胆素。 相似文献
66.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了培 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0 ℃下,采用去除氮源的No.4基本培养液,起始pH值为8.0,(N H2)2CO为氮源,氮浓度为0.01 mol/ L时,对藻细胞的光合自养生长极为有利,培养10 d,其生物量达441 mg/L.过高的碳酸氢钠 浓度(>0.04 mol/L)易引起培养液pH值的过大改变而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沉淀,在培养液中加 入葡萄糖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光合自养生长生物量浓度较低,混合营养明显促进藻细胞的 生长,且培养液中同时含质量分数0.2%葡萄糖和0.04 mol/L碳酸氢钠后藻生物量达1 630 mg /L,因此光合异养生长明显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7.
对提取β-胡萝卜素后的杜氏盐藻渣中多糖的提取、初步纯化和多糖脱色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水浸提的方法,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pH值对盐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盐藻多糖的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液固比:30:1,pH值10,在此条件下,盐藻多糖的提取率为8.63%,多糖含量为65.73%.采用分级醇沉和分步醇沉的方法沉淀多糖,得到醇沉最佳条件为无水乙醇一步醇沉.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脱除盐藻多糖提取液中蛋白质,脱除率为61.55%,脱蛋白后多糖含量为70.96%,采用过氧化氢对脱蛋白后多糖提取液脱色,脱色率为78.66%. 相似文献
68.
探讨米氏凯伦藻培养液(Karenia mikimotoi culture solution,KMCS)及细胞提取物(Cell extracts,KMCE)对胖头鲤(Fathead minnow,FHM)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致死机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来分析KMCS和KMCE对FHM细胞的毒性作用,并用CCK法(Cell counting kit)分析KMCS和KMCE对FHM细胞活力的影响;用DNA特异性染料Hoechst 33342检测FHM细胞的细胞核变化,分析KMCS及KMCE是否导致FHM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及凋亡小体的形成;检测caspase-3的活性,分析KMCS和KMCE是否导致相关凋亡程序的发生。结果发现,用稀释两倍的KMCS和KMCE分别处理FHM细胞4h后,观察到FHM细胞形态均出现明显改变;将未稀释和稀释两倍的KMCS以及稀释两倍的KMCE,分别与FHM细胞孵育,4h后用CCK法检测细胞活性,发现FHM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了63.6%,22.2%和26.7%。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KMCS和KMCE都可以导致FHM细胞中出现凋亡小体,对凋亡相关蛋白因子caspase-3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caspase-3活性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32倍和1.49倍。KMCS和KMCE对鲤鱼FHM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会导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9.
在四川省青川县矿山梁地区大隆组硅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藻化石.文中基于详细的显微观察和微束分析技术,总结了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了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和玉髓的形成时间、充填方式、充填次序,发现黄铁矿微晶或莓状体多被生物膜包裹,黄铁矿和玉髓形成于水一沉积物界面附近,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有关,玉髓的充填时间则相对较晚.初步探讨了黄铁矿莓状体的地球化学意义,认为沉积岩中生物胞囊或壳内的黄铁矿莓状体仅能反映特定阶段的局部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不一定是沉积-成岩过程为强还原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