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指数,并结合GenBank上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同源序列构建UPGM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为最早分化的一枝,其次为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而黄鱼亚科(包括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和鮸鱼(Miichthys miiuy))分化最晚,这支持了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叫姑鱼亚科和黄鱼亚科的系统进化地位,并得出黄姑鱼比白姑鱼更早分化的新推论,但对于形态学上将白姑鱼和黄姑鱼归属于同一个亚科的结论还有待使用多个不同进化速率的基因加以分析考证.为探讨中国石首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做了尝试,并就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该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2.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
王敏 《科学之友》2005,(9):47-47
生活在海洋里的各种鱼类,有时也会生病或受到伤害。鱼类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到海洋中的“医疗站”去看病。于是,一些奇特的虾也就义不容辞地当上了医生。虾医生中的“名医”,当属一种生活在巴哈马热带海域中的彼得松岩虾。这种被人们叫做“清洁虾”的透明小虾,身上长有白色的条纹和蓝色的斑点,样子十分美丽。它们的“医疗站”一般建立在珊瑚礁、岩石、海草茂密的高地或沉船的残骸边缘。设施十分简陋,既没有病床也没有器械和药物。仅仅依靠高超的医术和辛勤的工作来挽回海洋动物的生命。这种小巧的“医生”经常在洞穴的门口舞动头前的一对角须,…  相似文献   
34.
35.
    
<正>每逢佳节来临,异地求学的学生、在外务工的农民、旅居国外的学者等身在异乡的人,都心念着同一个地方——故乡,回家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不仅人类思家,部分鱼类洄游、鸟类迁徙、哺乳动物迁移、昆虫迁飞……"家"是什么?为什么要回"家"?是什么召唤我们回"家"?回"家"路上会发生什么?一起听听小编圆圆、咪兔、文远和小瑞的讲述。  相似文献   
36.
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贵的鲑科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1963年在陕西省周至县的黑河和太白县的清水河首次发现。它们仅生活在我国秦岭主峰太白山周边的山涧溪流中。由于其体侧分布着梅花状的黑色圆斑,因此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花鱼"。  相似文献   
37.
刘飞 《大自然》2014,(2):38-40
近年来,外来鱼类频频出现于长江流域,引发了公众对外来鱼类入侵的关注。什么是外来鱼类入侵?外来鱼类入侵又将带来哪些危害?长江流域的外来鱼类入侵现状如何?本文将在此一一叙述,希望能让大家对外来入侵鱼类有清楚的认识,并对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8.
经调查,金佛山有药用鱼类83种。本文对物种组成、个体分布及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相邻山体的药用鱼类资源进行了比较,对该山的药用鱼类资源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9.
邓涛  侯素宽  吴飞翔 《科学通报》2023,(12):1557-1566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到新生代生态体系已经接近现今的世界.随着造礁生物的出现并孕育了大量海洋生物,特别是鱼类占据了现今脊椎动物分类多样性的半数以上,现代的生物圈与水圈的关系更加密切.新生代显著的全球性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哺乳动物在此环境背景下经历了由古老类群为主向现代类群为主的转变,而鱼类区系在多样性组成和地理分布上更加趋近现今的面貌.新生代冰室-温室气候频繁转换,虽然中间有过多次小幅升温事件,但整体是一个降温的趋势.古新世/始新世界线代表了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气候环境背景是55.8 Ma的全球平均气温比现今高8°C;湿润的气候条件导致哺乳动物向北迁徙,而许多哺乳动物的目,包括灵长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在此事件之后很快出现,并依靠高纬度地区的陆桥迅速扩散. 2.6 Ma全球气温第一次下降到低于现今的水平,导致海水大量结冰,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白令海峡露出海面成为联通北美和欧亚大陆的桥梁,促进了两个大陆之间的动物交流.水循环不仅影响到全球动物区系的演变,也与生物资源的安全和人类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0.
正洋流,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从单胞藻到南极企鹅,从红树林到珊瑚礁,依赖着海洋而生的动植物们,是如何在各股洋流的影响下,一代代地繁衍昌盛,共同演奏出这曲欢腾高亢的生命之歌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