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288篇
教育与普及   2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9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6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HLB值及其在乳液聚合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概念、获取方法,并介绍了其在乳液聚合研究中选择乳化剂及控制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42.
采用泛函分析法,导出非定常温度场热弹性轴对称问题的线性时空有限元基本方程,并开发了预测轴对称零件承受高温热冲击载荷时热弹性动态应力分布的分析软件。在传热方程中不考虑热耦合项的情况下,建立了轴对称零件承受高温热冲击载荷时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和离散模型。  相似文献   
143.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pH传感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IgG为核材料,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这种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pH敏感,在pH值5.5—7之间呈线性响应,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借此用于单细胞中pH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4.
TC11钛合金的高温蠕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C11钛合金在同一温度(550℃)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进行了多组蠕变实验,根据有关流变模型建立了积分型蠕变本构方程和微分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并对由蠕变方程推导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5.
ITO透明半导体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ITO陶瓷靶的高温低氧工艺,在玻璃衬底上成功地镀制了ITO透明半导体膜,其可见光透过率达80%以上,电阻率降到3×10~(-4)(?)cm以下。  相似文献   
146.
高山 《科学通报》1997,42(8):862-866
<正>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是制约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解释、建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模式、探讨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机制的先决条件,也是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震各向异性(Seismic anisotropy)和S波分裂(Shear wave splitting)研究已成为揭示岩石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向,但目前有关超高压岩石的实验数据尚十分缺乏例如,目前国际上对榴辉岩地震波速实验研究最详细的成果应属Fountain等1994年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测定了至600MPa不同压力下榴辉岩和有关麻粒岩的P波速度和波速各向异性,但未研究S波以及温度对波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和组构定向条件下精确测定地震P波、S波、波速各向异性、S波分裂、泊松比、密度和体积变化的初步成果,探讨了实验结果在大别超高压带深部结构、组成和莫霍面性质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傅正民 《科学通报》1997,42(7):701-703
文献[1]和[2]论证了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离子半径会增大和缩小.因为知道离子室温时的半径,能解释离子化合物在室温时发生的很多现象,因此,若知道离子在高温时的半径,则离子化合物在高温发生的很多现象也能得到一些解释.所以,计算出离子在高温时的有效半径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KIO_3-CsIO_3赝二元系相图的研究”表明,这个赝二元系在室温时不能形成连续固溶体,但到高温时则能形成连续固溶体,当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从文献[1]和[2]知道,基团外的阳离子,当它们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时,较轻的离子随温度的升高,其半径增  相似文献   
148.
对黑液体系驱油过程中产出液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利用滴质量法、落球法分别测定了黑液体系驱油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同时测定了pH值,由此得到相应的产出液分析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注黑液体系后,原油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立即有所响应,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pH值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黑液体系驱油中存在低界面张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乳化—携带和乳化—捕集作用。通过增加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也可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从产出液分析曲线上还可以看到,黑液体系配制材料、浓度和饱和油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不改变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49.
提出一种新型泡沫分离设备即环流泡沫塔,以牛血清清蛋白(BSA)的分离过程为例,对比了在环流泡沫塔与鼓泡塔中泡沫分离蛋白质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操作参数(气速)、溶液体系的性质(pH和离子强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以表面张力作为描述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的参量,研究了蛋白质溶液体系性质对其表面张力和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蛋白质等电点处,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进行泡沫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0.
应用土壤酶活性评价草原石油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相关和曲线拟合技术探讨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转化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与土壤含油量呈显负相关,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含油量呈显正相关,在此基础上,以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含油量为变量,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对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的几组数据进行了处理,都获得了很发的结果,最后,初步提出了评价草原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指标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