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6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了固体单质在液体中溶解形成理想溶液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其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只与固体溶质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832.
信国彦 《河南科技》2006,(11):30-30
1.果窖消毒。对于已贮过果的旧窖,在贮果前要进行打扫和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播机会,一般用硫磺熏蒸(每1立方米用硫磺10克)或用1%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布,然后密闭两天,再通风使用,地面可撒一层石灰消毒。  相似文献   
833.
834.
文章研究了稀土Nd(NO3)3对棉铃虫生长及家兔小肠运动和呼吸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稀土溶液对棉铃虫的生长影响很小,而中浓度、高浓度稀土溶液对棉铃虫的生长影响较大,它可以使其死亡率增大,生长速度变慢、化蛹率降低.轻稀土Nd(NO3)3能使兔呼吸频率加快.小肠收缩运动,随着浓度的增加,幅度减慢得越快。  相似文献   
835.
20年来,流体临界现象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几年,流体临界现象的研究扩展到胶束溶液和微乳液体系[1,2].本文前期工作研究了假二元微乳液(水/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正构烷烃)体系[3~5]临界现象,发现该微乳液体系在临界点附近符合3D Ising理论.Martin等[6,7]研究了盐对二元胶束体系临界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价盐对胶束溶液的临界指数没有影响,符合3D Ising模型;三价盐对胶束溶液的临界指数有明显影响,符合Fisher重整化理论.  相似文献   
836.
以辽南含MgO和CaO的天然矿物原料合成优质的MgO-CaO砂. 经煮沸法水化试验表明:在混合物料时配入TiO2添加剂或在烧成后以有机硅溶液涂覆表面,均能明显提高MgO-CaO砂的抗水化性能.  相似文献   
837.
<正>草酸为白色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棉铃虫成虫对草酸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具有强烈趋性,因此,将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喷施在杨枝把和玉米把上,可引诱棉铃虫蛾子在上面栖息和产卵,更有利于人工捕捉。现将2005年我团大面积使用此方法诱捉棉铃虫蛾子的主要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38.
通过“一点定位”法和“二点定位”法在测定溶液pH值时引起的误差比较分析,得出“二点定位”法能准确测定和校正溶液pH测定值,消除标度值和电极斜率不相符时产生的误差,导出准确计算式,并用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39.
通过考虑N-烷基取代聚丙烯酰胺类透明-白浊热可逆聚合物水溶液(以下简称溶液)导电行为,溶液的pH、粘度等溶液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比较这些性质的异同,据溶溶液的这些性质及其逆转的实验事实,在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层次上对所研究的热敏聚合物溶液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0.
蒲颖 《奇闻怪事》2006,(6):20-21
【设计理念】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较难掌握。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