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了过表达p38信号通路激酶p38β对人类肿瘤细胞293T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了1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的分布从细胞质膜到核.其功能涉及核酸、蛋白质、糖脂类分子的转录、合成和成熟.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防御等.献分析并没有发现上述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是p38β激酶现有直接底物的证据。提示其可能为新的p38β激酶相关蛋白.这些结果表明.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是寻找激酶新靶标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2.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谷胱甘肽转硫酶(G lutath ione S-transferases,简称GSTs,EC2.5.1.18)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植物、鸟类、昆虫、寄生虫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组多功能同工酶,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详细描述并比较了多种同工酶的三级结构、生化功能、催化机制以及底物特异性,同时对GSTs种类之间结构与功能的进化做了较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HLA-A*1101重链胞外域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 irA底物肽(BSP)的融合蛋白(HLA-A11-BSP)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融合蛋白。方法:以RT-PCR法扩增并克隆HLA-A*1101重链基因的cDNA,以PCR方法构建HLA-A11-BSP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以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HLA-A2阴性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到HLA-A*1101重链基因的cDNA,以此cDNA为模板,将编码HLA-A*1101重链胞外域1~276序列与编码BSP的序列融合,构建HLA-A11-BS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测序验证。融合蛋白在BL21(DE3)中诱导后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000,与理论值一致。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上清液中几乎无任何产物存在。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LA-A11-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获得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邻、间、对苯二胺对酒石酸-丙酮-Mn2+-KBrO3-H2SO4双有机底物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邻、间、对苯二胺的浓度分别在5.00×10-7~3.75×10-5,1.00×10-5~1.00×10-3和5.00×10-6~1.00×10-3mol.L-1范围内时,体系振幅的变化量与所加入邻、间、对苯二胺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9 0和0.998 9,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50×10-8,1.00×10-6和5.00×10-7mol.L-1.对可能的扰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未来土壤碳库大小评估的巨大偏差,充分了解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理对预测未来土壤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温度模式、底物质量、物理化学保护和微生物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的恒温模式相比,变温培养模式更好地克服了土壤微生物对恒定培养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培养温度下底物消耗不均的缺点,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Q10。(2)较多的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大于易分解有机碳的Q10,但也有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并不比易分解有机碳的Q10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异质性造成的。(3)团聚体和矿物吸附保护通过改变底物有效性或者反应位点的底物浓度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群落组成和结构也会对温度敏感性造成影响,温度变化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关生理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改变,从而改变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是全球气候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它的精确估算有利于完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准确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根据胜华炼油厂曝气沉淀池1996年的实际运行数据,按照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条件F/mb=0.3-0.6分析了曝气沉淀池的运行工况。结果发现,大部分时间内曝气沉淀池处于非良性运行工况下,池内养料相对不足。采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了出水底物浓度数学模型(COD模型)。方差分析表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拟合相关性较好。当θ〈25℃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0.95,当θ≥25℃时,R=0.94,根据拟合方程,用C语言对曝气沉淀池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07.
在溶菌酶催化机理以及α-乳清蛋白和溶菌酶同源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了含3个突变点的α-乳清蛋白突变体(H32L,T33E,Y103A),并将其克隆到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获得高效表达,存在于包涵体中的目标蛋白经变复性并通过DEAE Sepharose Streamline和Sephacryl S200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合成底物p-Nitrophenyl-β-D-N′,N″,N′″-Triacetyl-chitotriose [pNP-(NAcGlc)3]与突变体蛋白的反应时间曲线证明突变体蛋白了部分溶菌酶生物活性,为重组难蛋清溶菌酶(HEWL)的5.26%,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突变体蛋白与五糖底物chitopentaose的平均热结合能为71.34kJ/mol,重组HEWL为105.47kJ/mol,实验表明,通过有限元的几个突变就可以使α-乳清蛋白获得溶菌酶的活性,这在分子水平上有力地佐证了两者的高度同源性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与O3浓度升高对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na parviflora)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700 μmol/mol)和高浓度O3(80 nmol/mol)处理条件下,牛膝菊的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平均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宽度和周长均有减少的趋势,其中比叶面积、平均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周长减小差异非常显著(P≤0.01);比叶重均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叶片长与宽的比值在高浓度CO2处理下有增加的趋势,在高浓度O2处理下有减小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周长、面积之间的异速生长类型符合y=aXk模型.牛膝菊叶片的气孔面积、周长、宽度和长度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CO2处理下,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差异显著(O.010.05)外,其余差异均非常显著(P≤O.01).CO2与O3浓度增加对牛膝菊气孔参数影响不大.在高浓度CO2,O3及对照处理条件下,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比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大.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 ,考察了曝气池内混合液中底物浓度的初始值 S0 ( mg/L)与曝气池内混合液中污泥浓度的初始值 X0 ( mg/L)之比 S0 /X0 对剩余污泥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在研究条件下 ,随着 S0 /X0 值的增大 ,表观污泥产率系数 Yobs变小 ,且在 S0 /X0值约大于 6时 ,Yobs趋于一个定值  相似文献   
110.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 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底物的阳极反应,随着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数的提高,电量随之增大;输出电压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底物葡萄糖的浓度饱和值为0.72g/L;增加阳极板数量加大阳极比表面积,更多的微生物吸附在阳极电极上传递电子,电池输出电压与阳极板数量不成倍数关系.此研究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