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光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散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原油乳状液比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原油乳状液衰变速率表达式.借助近红外扫描仪,评价了石油磺酸盐原油乳状液和碱原油乳状液两种体系的稳定性.红外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半衰期分别为10.92,0.96,0.26 h.对各种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衰变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液珠衰变速率分别为0.000652,0.0556,0.1218.计算结果和常规析水指数测定结果在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方面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2.
Orderly mesoporous CuFe2O4 spinel-type mixed oxide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a hard-template method in which KIT-6 mesoporous silica was selected as the hard template. The KIT-6 hard template and CuFe2O4 samples were charac- 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 troscopy, X-ray fluorescen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itrogen physisorption, and hydrogen-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he KIT-6 hard template had perfect crystalli- zation and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 with a probable pore distribution of about 9.1 nm, large enough to be filled by the spinel precursor. The mesoporous CuFe2O4 spinel oxide synthesized inside the KIT-6 mesopores had a rela- tively small pore size (4.3 nm), orderly arrangement, and high specific area (194 m2/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mesoporous CuFe2O4 was tested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mmonia to nitrogen. The conversion of ammonia reached nearly 100 % at 300 ℃with a nitrogen selectivity as high as 96 %. The nitrogen selectivity remained high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even maintained a value of 80 % at 600 ℃.  相似文献   
253.
254.
255.
目的:采用按体表面积不同剂量的给药方式计算老年患者罗库溴铵(ROC)95%的有效剂量(ED_(95)),并对比2倍ED_(95)诱导剂量按体表面积和体质量给药的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方法:全身麻醉、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6~85岁的择期手术135例,其中75例按体表面积给药,采用单次剂量法测量ROC ED_(95)剂量,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质量随机分为5组:S1(4 mg/m~2)、S2(4.5 mg/m~2)、S3(5 mg/m~2)、S4(5.5 mg/m~2),S5(6 mg/m~2),每组15例.刺激尺神经后,采用VERYARK-TOF测量拇内收肌单个肌颤搐反应(SS)最大抑制,对最大抑制率和ROC剂量进行相应转换,采用直线回归法计测出ROC的ED_(95)值;其他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照体表面积和体质量2倍ED_(95)诱导剂量给药,比较其气管插管条件及起效时间.结果:各组之间比较SS最大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按体表面积给药的ED_(95)为6.89 mg/m~2;按体表面积2倍ED_(95)诱导剂量较体质量给药ROC起效时间长(P0.01),但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按体表面积给药ROC的ED_(95)为6.89 mg/m~2;2倍ED_(95)诱导剂量按体表面积和按体质量给药时两者插管条件相当,但前者起效时间略慢.  相似文献   
256.
选择30对具有晶体结构的嗜盐和非嗜盐同源蛋白,通过计算氨基酸所处的结构状态,找出二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的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的氨基酸组成上,嗜盐蛋白中天冬氨酸含量更多,而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较少.在不同二级结构区域,β-折叠中两种蛋白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而在不同溶剂可及表面,两种蛋白在分别表面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嗜盐蛋白表面酸性氨基酸显著较多,而碱性氨基酸则较少;48种高级结构结构参数中有4种存在显著差异,这4种结构参数都与可及性表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257.
以Na2SiO3·9H2O、H2SO4为原料,沉淀法路线合成高比表面积SiO2.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H2SO4溶液浓度、Na2SiO3溶液浓度、反应终点pH值、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后处理试剂、干燥方式等因素对SiO2比表面积的影响.采用BET低温液氮吸附比表面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SiO2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H2SO4)=1.5mol/L、w(Na2SiO3)=6.3%、反应温度t=60℃、pH值为5,用正丁醇置换水等实验条件下,可制得SiO2粉末比表面积为841m2/g,相较于一般沉淀SiO2300~400m2/g的比表面积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58.
在柴油机上分别燃烧纯地沟油生物柴油和纯石化柴油在每一负荷工况下运用颗粒物测试系统NanoMet3研究碳烟微粒的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均小于石化柴油。小负荷时两种燃料的差距不大;大负荷时,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远小于石化柴油;但增幅高于石化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的平均粒径比石化柴油小,其肺沉积表面积小于石化柴油,对人体的危害值低于石化柴油。碳烟微粒肺沉积表面积受到平均粒径和数量浓度的共同作用,其增幅与数量浓度的增幅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59.
以轻烧菱镁石作为造球用添加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轻烧菱镁石性质的变化以及其活性对球团生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焙烧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菱镁石分解不完全,水化活性相对较低,焙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同样容易破坏轻烧菱镁石活性.其中,800~850℃下焙烧获得的轻烧菱镁石具有较好的性质(活性、粒级、比表面积以及晶粒尺寸);高活性的轻烧菱镁石对改善生球抗压强度(CSGP/N)、生球落下强度(DS/次数),提高生球爆裂温度(t_b/℃)效果明显,其中,爆裂温度(t_b/℃)最大增幅可达150℃.  相似文献   
260.
为了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9种不同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负指数减小的趋势;煤的微孔比表面积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根本原因是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为瓦斯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增大了瓦斯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