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幸运的老林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生存于空气清净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高山村庄,是作者亲身踏看与感受过的,让你我重新去走一走吧,它也许会引起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2.
Vegetation phenolog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biospher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elevation on spring phenological sensitivity to temperature in an alpine ecosystem.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land surface phenology and temperature data from 2001 to 201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ate of spring phenological chan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grasslands in response to inter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spring phenology in the TP grasslands exhibits a stronger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t higher elevations than at lower ones. In particular, spring phenology advanced by 1-2 days in response to a 1 ℃ increase in May average temperature at elevations from 3,000 to 3,500 m, while the rate was up to 8-9 days/℃ at 5,000-5,500 m. Analysis using accumulated growing degree days (AGDD) from January 1 through May 31 showed the same general trend with increased eleva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ensitivity (as measured by phenological change per unit of AGDD change). Such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gradients in the TP grasslands could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growth efficiency hypothesis which suggests that vegetation adapted to colder climates likely requires less heat energy for the onset of growing season and vice versa in warmer climates. Furthermore, accumulated growing degree days from January 1 to the greenup date were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s, which provide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growth efficiency hypothesis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03.
2011年6-9月对青脚麻放养牧鸡在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取食、游走、静息、啄羽、土浴、攻击、求偶等行为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牧鸡日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日出前后和傍晚牧鸡主要行为选择漫步行走,而中午时段表现土浴和求偶的牧鸡占比较大.在高山草地有47%~86%的牧鸡选择捕食和行走为主要行为.不同气候条件和季节下牧鸡行为表达有明显不同.晴天牧鸡行为中捕食、行走、静息、土浴、攻击和啄羽均有表达,雨天牧鸡主要选择行走、静息、啄羽和捕食.牧鸡行为表达方式随自身成长和季节变化也有很大差异,牧鸡行走行为表现为6月最多,9月最小,啄羽行为也观察到类似的表达趋势。攻击和求偶行为的牧鸡比例表现为6-9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8、9月,牧鸡发育成熟后观测到表达求偶和攻击行为.高山草地牧鸡行为表达是牧鸡对其自身生长发育阶段,大气温、湿度以及草地蝗虫数量和活动性等因子能动性适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4.
马良俊  周浩宏  高锡忠 《汉中科技》2011,(5):I0001-I0001
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具有种植技术简单,生长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十分显著。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脱毒种薯生产、存贮难的问题,所需种薯要从高纬度、高寒的陕北、东北等地凋种,制约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作者以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的优势,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5.
把描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曲线比喻成“环境高山”。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正确之路是:从“环境高山”的半山腰穿过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导了环境负荷与GDP之间的关系式,其中GDP年增长率g和单位GDP环境负荷年下降率t是两个关键变量。以一些国家和中国的一些省份为实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计算了2005,2010,2020年中国的环境负荷,并以能源消耗为例,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样方法对四川省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本掌握其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5个植被型组,11种植被类型,17个群系组以及25种群系.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真菌诱导法克隆高山红景天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UGTs)基因.结果表明:用浓度为40mgS/L黑曲霉诱导子处理愈伤组织4d和6d,糖基转移酶基因的mRNA丰度最高;克隆得到的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1366bp,与所选取的其他植物糖基转移酶一致性在50%以上,具有糖基转移酶家族典型的结构域.把该基因命名为UGT3,GenBank接受号为EU199079,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高山姬鼠在长期充足摄食条件下是否存在瘦素抵抗,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15只健康雄性高山姬鼠进行实验,体重为32.98±0.96g,喂以充足的小鼠标准饲料.在(25±1)℃(光照12L:12 D)条件下驯化3个月,测定其体重、摄入能、脂肪重量、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显示,8只高山姬鼠的体重维持稳定(正常组),为(33.94±0.83)g;而另7只高山姬鼠体重显著增加(肥胖组),为(50.58±2.00)g.肥胖组体重、摄入能及血清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肪重量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分析知,高山姬鼠的血清瘦素含量与体重、脂肪重量和摄入能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9.
磷脂酶D(PLD)是重要的细胞磷脂代谢酶,在植物的生长及对不良环境胁迫的抵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试验以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为材料,取幼叶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加XbaΙ和SacΙ酶切位点的高山离子芥磷脂酶Dα(PLDα)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为PLDα目的基因片段,全长约1 600bp,blast比对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拟南芥PLDα基因相比同源率为94.6%.回收纯化PCR产物,克隆至pTG19-T载体双酶切后将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pBI-121载体,构建高山离子芥PLDα基因编码区片段的表达载体pBI121-PLDα,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抗逆转基因作物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认为在景德镇地区发展高山蔬菜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发展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