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刍议黔中隆起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均衡沉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史时期中黔中隆起在曾两次明显的上隆于海平面之上,本文着重论述了红花园期末的这次上隆以及相应的均衡沉陷作用。指出均衡沉陷作用在研究黔中隆起及古构造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且,均衡沉陷与构造上隆两者间的对立统一,也是控制沉积物质变化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现有的飞行理论对中断起飞决断速度计算研究不足并且计算方法单一的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了中断起飞距离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不同飞行条件下不同故障速度的中断起飞距离,得到大量的训练样本。建立三层神经网络模型,以飞行条件和中断起飞需用长度为输入量,故障速度为目标量,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直到均方差达到要求。将神经网络运算结果、仿真平台运算结果、手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提出的利用神经网络计算起飞决断速度的方法是有效的。利用神经网络,对海拔高度、飞行质量、温度、风速、跑道可用长度变化对中断起飞决断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曲线。本文使用的神经网络方法精度较高,计算也比较便捷,可以应用到其它机型在不同条件下的中断起飞决断速度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位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的黔西北高原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黔西北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湿地景观类型总面积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中河流、水库坑塘和滩地等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减少较为严重,而水田、湖泊等湿地景观类型在受到人类活动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面积有所增加;(3)除滩地景观类型外,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NP和PD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景观类型的LPI基本保持不变,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LPI则是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来看,河流景观类型变化最为严重.(4)研究区在近20年内湿地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加,不同景观斑块在空间上趋于离散,1995-201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蔓延度指数(CONTAG)总体呈下降趋势,SHDI和SHEI均呈现出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6.
高原山区土体常年受冻融循环作用,结构不断劣化,导致桩-土界面作用削弱,对 构筑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 本文开展室内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构建了土体在冻融循环作用 下的结构劣化模型,建立了考虑土体结构劣化的水-热-力耦合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 . 基于此,对服役期内高原山区桩-土体系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 . 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条 件下,土体渗透系数及孔隙比随冻融次数增加呈对数型增大,土体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 指数型减小,内摩擦角随冻融次数增加呈对数型增大. 服役期内,桩周土体最大冻胀位移随服 役年限增加逐渐减小,最大融沉位移逐年增大,桩周土体整体呈融沉趋势;桩基冻胀位移随服 役年限增加逐渐减小,融沉位移逐年增大,冻胀融沉增长速率不断减小,但桩基融沉位移大于 其冻胀位移. 试验结果可为高原山区桩基础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7.
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深层地下空间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要难题。深井掘进技术(vertical shaft machine, VSM)是一种开挖超深竖井的新型工法,该技术施作的竖井结构形式简单、结构受力状态好、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扰动小、适用性广泛,可被广泛用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点状开发。以中国首例使用VSM施工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沉井停车库项目为原型,建立在砂性土中开挖60 m竖井的数值模型,重点研究VSM竖井在厚层高渗透性的粉细砂层开挖过程的变形情况与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数值模型结果表明:60 m竖井开挖过中地表变形量均控制在毫米数量级,且最大地表变形量不超过13 mm;在水位差1 m的水下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均较好控制在2.0以上。对于变形问题,分析不同开挖深度下的井底隆起变形和地表变形情况,表明在60 m开挖深度内,使用VSM开挖砂性土竖井在深度、安全性和对周边环境扰动上均具有明显优势。针对开挖面稳定性,计算分析与竖井内外水位差和竖井深度相关的开挖面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施工,实现分段施工与精细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的《愚公移山》课文,于是从那时就知道了太行山。太行是座古老而年轻的山脉。大约从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开始,在燕山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华北西部的陆地地层隆起形成了古太行。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太行山脉再次抬升,形成了今日的地形地貌,这一运动目前仍在进行。按《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的说法,太行山脉始于怀(河南济源)而终于幽(北京),加上余脉,长达千里,其平均  相似文献   
109.
神秘的地下城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东南大约300km的阿纳多利亚中部,有一片极为荒凉的岩石地带,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奇景的卡帕多基亚高原。这里每年除了初夏的几天有雨外,一直都处在酷热或严寒中。烈日下地表的草木枯萎,岩石也似乎快要熔化了,一切都仿佛到了天之尽头。格尔里默谷地到处林立着石笋一样的白色锥形石堡,高10m~20m,它们是由火山熔岩冷却后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
高原抽油机的最大优点就是节电、长冲程慢冲次减少油井杆管偏磨频次、延长油井免修期,但是油井作业时,受到井场大小、作业机品种的限制,只能雇用推土机完成高原抽油移机工作,费用非常昂贵,同时具体操作复杂、时间长短不定、给抢开作业井、提高油井时率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在保障高原抽油机迅速、及时、安全、低费用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研制出了高原抽油机位移装置,多次试验,在油井作业现场移机技术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