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4篇 |
丛书文集 | 35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1篇 |
综合类 | 20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而从中国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大致经历了一个无意识——沉睡——觉醒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阶级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异化概念等几个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受压迫找到了其必然性的根据。因此,中国女性要想获得真崛起,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独立;终身学习,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982.
皇甫志芬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16-19
卡尔·柯尔施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首次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也分析和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反对哲学?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哲学”,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哲学。但是柯尔施没有能够深刻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也没有真正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3.
陆贵山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6):81-86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文艺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思维误区。从思维方式的主导方面和基本方面来说,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别。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实现文艺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84.
沈晓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2,24(2):57-61
邓小平在设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和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时,始终把“两点论”作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邓小平的“两点论”思想,是他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根据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义对立统一思想所作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85.
郑家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2(2):5-7
本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及“三个代表”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本质联系,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86.
人的利益理念、利益实践及其利益生活世界是人自身的选择、创制和实现。我们应以人的生命本性理解人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研究人的利益生活,以人与社会发展的视角透视人的利益问题。探讨与理解在当代人类利益实践中利益理念的合理性、应然性生成,促进和把握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87.
彭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13-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论,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认识,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已成为我们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唯心论和有神论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利用现代化手段深入普及这一理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增强全民族的人素质。 相似文献
988.
989.
朱静娜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4):462-464
阐述了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民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90.
李永胜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5):52-55
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发起主办的第四届陕西省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5月12日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解读与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学者们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见解,现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张周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