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蓝萼香茶菜提取液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忠民  沙伟  胡修茵 《广西科学》2007,14(2):160-162
分别以无水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蒸馏水和丙酮作为提取剂,用回流提取的方式提取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的5种提取液,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米曲菌的抑菌效力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5种提取液对实验菌均有抑菌作用,对4种致病菌的MIC的排列顺序为:无水乙醇提取液<三氯甲烷提取液<丙酮提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蒸馏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22.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全油的84 77%和73 5%.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几种大理产香茶菜属植物微量元素谱的亲疏关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香茶菜属植物样品中的11种元素,以其含量为分析指标,用灰色关联方法研究这些样品微量元素谱的亲疏关系。结果:不育红根茎、腺花香茶菜根茎、弯锥香茶菜根茎的微量元素谱有较大的关联程度。结论:本研究为判断香茶菜属植物地下部分的生理机制、药用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4.
采用MNDO方法在VAX8350计算机上对大叶香茶菜庚素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给出了分子轨道及其能级、电荷密度、键级.结果表明:抗癌活性区.a-亚甲基环茂戊酮结构中的部分原子组成了易接受电子的πLUMO轨道,当与受体接近时易在该区域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25.
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乌索酸(2)、β-谷甾醇(3)、阿魏酸(4)、松柏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块茎中获得,化合物1、4、5则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通过检测对H2O2处理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和pBR322 DNA氧化断裂的保护作用,测定了从香茶菜中提取到的4种三萜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这3种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熊果酸在所有体系中保护作用最强;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在抑制脂质过氧化时活性强,而在抑制单链DNA断裂中作用较弱;其异构体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作用正好相反;齐墩果酸仅在在H2O2处理的单个核细胞层DNA损伤中具有微弱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由河北产兰萼香茶菜中分离出五种结晶单体,经化学和光谱(红外、核磁和质谱)方法测定,其中四种证明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nrsolic acid)。β—香树脂醇在本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8.
紫毛香茶菜中7,20-环氧-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王艳红1)陈耀祖2)孙汉董3)林中文3)(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2)浙江大学化学系;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关键词唇形科,香茶菜属,紫毛香茶菜,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分类...  相似文献   
29.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excisoides(SunexC.H.Hu)C.Y.WuetH.W.Li)的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β 谷甾醇,熊果酸,线蓟素,胡麻素,胡萝卜甙,槲皮甙.  相似文献   
30.
卢氏香茶菜为我们在河南省香茶菜属植物资源考察中所发现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Rabdosia rubescens Hara Var lushiensis Z.Y.Gao et Y.R.Li。从其叶中分离出两种新二萜化合物,其中之一卢氏香茶菜甲素含量达0.63%。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抗菌能力优于冬凌草。有明显的抗肿瘤能力,且对Lewis肺癌有抗转移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卢氏香茶菜可以作为抗菌抗肿瘤药物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