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87年,美国能源部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卅l向深层地下打钻,在 岩芯取样中找到 了大量细菌。这是 首次发觋地下生 物。否定了地壳无 菌的假说。 深部地下水 和海洋表面水,生 存着几乎同样数 量的细菌,但两者 ‘的生存环境是大 不相同的。海水中 i溶j商大量有机物 质-。有海洋生物分  相似文献   
42.
卢昌南 《科技信息》2009,(25):293-293,328
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源头,也是一个难点。从路面早期损坏的调查发现,许多问题与原材料的质量和级配组成有关。以典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常见的基层损坏为例,现场钻取岩芯试验结果表明.钻件松散和强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主要是材料级配差,含泥量大。反之,凡是钻件强度合格的,级配也较好。在同一路段甚至同一车道相邻位置钻取试件,材料的级配就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常见的沥青路面泛油和车辙等病害.  相似文献   
43.
44.
45.
针对大型高凝油藏地层能量变弱、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结合海外油田高产稳产及高凝固点、高含蜡和高地饱压差等特点,建立了实际地层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采用不同渗透率的岩芯,模拟不同驱替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注水时机是脱出气体尚未形成连续相之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转注时机和采油速度,提出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前提下,地层压力下降到3.4 MPa为最佳的注水时机,合理的采油速度是2.2%。注采井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注水可较好地保持地层能量,提高产液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6.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气水比为1:1,1:2,2:1)时注入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会出现注入能力下降的问题,但当交替注入一定量后,注入能力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增大气段塞可以降低注入压力,增大注入能力,但对采收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7.
孔隙结构特征的室内测试技术主要分为间接测试和直接测试两大类。前者主要以获取孔径分布等特征统计参数为主的流体注入法及孔隙流体饱和度的反分析法。后者主要为以获取孔隙结构图像为目的的光学辐射法。微观渗流物理实验可以实现孔隙空间中流体流动形态的可视化监测与分析,获取宏观条件下难以观测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孔隙尺度下渗流及驱替过程中复杂流动行为的微观力学机制分析。基于岩芯微观孔隙结构图像的模型重建是一种实现孔隙结构精细化表征与流体输运特性可视化研究的数值分析手段。基于不同的表征思想,多孔介质内流体输运控制方程可分为分子动力学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模拟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主要通过泊肃叶定律和准静态模型实现孔隙尺度流体流动和驱替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48.
《科学大观园》2012,(15):26-27
最近,一项由大学研究人员发起、美国宇航局参与的有关古代南极洲环境的研究项目发现,这块南极大陆在远古时期的环境,要远比原先设想的更加温暖潮湿。这样的气候环境足以支持较高大的植被(包括一些矮小  相似文献   
49.
综合利用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及核磁共振与离心相结合等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致密油岩芯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长庆、大庆外围和四川等致密油区岩芯的全尺度孔喉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与常规单一微观孔喉结构测试方法相比,较准确地测得了致密岩芯中包含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的孔喉分布。当岩芯越致密,与高压压汞测试方法相比,全尺度测试的纳米级喉道分布更精确。与中高渗岩芯相比,致密油藏岩芯的微米级孔喉控制的流体较少;而亚微米和纳米级孔喉控制的流体较多;与致密砂岩相比,致密灰岩孔喉分布孔喉分布图谱峰值偏左,且跨度大,表明其非均质强。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长庆比大庆致密岩芯的亚微米级孔喉多,纳米级孔喉少,说明长庆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应好于大庆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0.
<正>由中国科学家设计、建议、并主持的国际综合大洋发现计划(2013~2023)的第一个航次——IODP349航次,于2014年1月28日从香港起航,在南海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科学钻探后,至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5个站位的取芯和2个站位的地球物理测井,钻探深度共4317 m,沉积岩取芯1503 m、基底玄武岩取芯近100 m,最大井深1008 m.航次首次获取了南海深海盆的岩芯记录,来自1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位科学家同舟共济,初步完成大量的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