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加快厦门港航业的发展是实现把厦门建设成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参加有关厦门港航业发展的科研课题所调研的资料,论述厦门港航业发展的条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2.
论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景名胜区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对其旅游资源的不适当开发,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而政府规制也就成为必须.本文试就对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来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3.
<正>琅山风景名胜区,人文历史悠久,自然山水优良,气候宜人,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对其规划构想除贯彻保护第一,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合理利用风景资源,完善服务设施外,更重要的在于从生物学观点出发,用绿色植物造就风景,改善环境,尽快恢复森林生态平衡,创造对人类具有保健卫生意义的,幽美舒适的,能满足人们心理、生理需求的风景环境意境,使它成为富有地方风貌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304.
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推进,风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已显得日趋重要和紧迫。通过对当代的地理信息和空间表达技术即"3S"技术的简介,提出利用"3S"技术在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数字建设与监管的一些构想。对利用"3S"技术对大理风景名胜区数字建设与监管做一些理论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305.
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流露出浓厚的后殖民主义倾向。本文试从作者对印度的风景描绘和人物刻画两个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中渗透的殖民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06.
本文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景区,利用地理数学方法,对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其旅游客流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刻画和测度.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其客流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省际差异较大,二者存在错位组合关系,并构建了区域景区数量—游客规模组合矩阵,分析了各种组合类型特点并指出其转化路径及实现途径,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7.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钟山风景名胜区由城外“走进了”城内;景区内丰富、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谐统一,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体现,不仅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甚至南京、江苏发展旅游的根本,同时还担负着建设“文化南京”和“生态南京”的重任.为了实现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建立核心保护景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核心保护景区外围的适度精品开发.  相似文献   
308.
以武夷山北城新区为例,探讨了共生思想体系下的城市设计模式.提出了规划设计的三部曲:第一步为共生系统基础研究,剖析共生要素,构建共生体系;第二步创立共生方案,通过建立共生系统与规划要素的关系,落实方案;第三步提出共生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09.
目的通过分析白龙湖风景区防灾系统的整体规划,揭示出中国风景名胜区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特征。方法通过灾害调查,并对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调查。结果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系统规划在满足防洪、消防、防震、紧急救护等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包括地质、气象、生物灾害、火灾和盗灾的监测与防护,分景区阶段性总体规划的编制、各项相关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实施与监督的加强等等。结论风景名胜区防灾系统规划,首先必须对灾害类型有明确的认知和科学的调查,其次还要有强化管理以及跟踪监测等手段,这样才能保证防灾体系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10.
考虑贸易和运输转移等因素,首次对景区不可转移生态足迹进行预测,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和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对比,反映了景区现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对海南南丽湖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丽湖风景名胜区2009,2015,2020年的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2 645.2 hm2,11 227.8 hm2,11 227.8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5 057.36 hm2,14 054.38 hm2,18 355.42 hm2;2009年生态承载力仍能支撑规划中实施的旅游规模和居民生活消耗,生态盈余7 587.84 hm2;2015年、2020年不可转移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分别为2 826.58 hm2,7 127.62 hm2,表明南丽湖风景名胜区2015年、2020年将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