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中子仪、负压计和测温器同步监测沙丘水分、势能和温度场的变化.利用“零通量面”方法(ZFP)首次研究沙丘水分运移特征,并同时引用温度场的热渗透传导、热扩散的不可逆耗散理论解释沙丘水分运移机理.对利用沙丘水分、改造沙漠、治理灾害环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2.
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它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9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非洲的沙漠大多位于赤道以北的大陆中部和北部。然而,在非洲的西南部边缘、大西洋沿岸岩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那就是纳米比亚沿海的南北和的纳米布沙漠。  相似文献   
53.
向着天空高扬起“手臂”的巨人般的树形仙人掌,在空中孤独盘旋的兀鹰,起伏连绵、一望无际的沙丘……沙漠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这般的凄凉与寂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年两个雨季的独特气候条件,使索诺兰沙漠——北美最炎热的沙漠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4.
柴达木盆地风成地貌类型与晚全新世古风况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图像的风成地貌形态和高分辨率古季风指标, 恢复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的古风况, 揭示青藏高原抬升时期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盛行西北风, 同时有少量西风和北风, 主要由亚洲冬季风控制, 夏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甚微。盆地东部沙丘和雅丹地貌记录了末次盛冰期西风环流的风向, 中西部地区的风成地貌指示晚全新世以来盆地发育西北向的亚洲冬季风。青藏高原的抬升阻挡西风环流进入柴达木盆地, 并加强亚洲冬季风, 造成盆地内古风向的改变, 大气环流模式的转变发生在4000 aBP左右, 此时是柴达木盆地气候从暖湿转向冷干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55.
如果说巴西代表狂野,新西兰意味着纯净,法国让人联想到浪漫,那么用惊艳来形容纳米比亚是最恰当的。尽管此前也听朋友谈过一些关于纳米比亚蓝色海洋、火烈鸟和钻石的趣事,但真正在这里看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红色性感沙漠,充满非洲风情的野性草原及红泥美人生活的原始部落时,内心还是被这种极致而纯净的美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56.
随风而来的沙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训明 《科学通报》2013,(14):1267-1276
沙漠化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研究热点,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数十年来,甚至进入政治层面,成为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回顾了沙漠化概念的发展历史,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叙述了沙漠化物理过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风沙活动对沙漠化产生、发展以及逆转过程的影响机制,提出拓展沙漠化研究区域和研究视野,将沙漠化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对沙漠化过程作全方位解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苏北全新世海岸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涛 《科学通报》1991,36(22):1727-1727
海岸风沙与海岸沙丘是海岸带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在我国,“风沙作用的海岸线就有近3000km”,“风沙活动频繁的沙丘海岸长度585km,占有面积1755km~2,“虽然所占岸线不长,但分布却很广泛,除江苏省以外的沿海各省区差不多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58.
乌鲁木齐祁家沟剖面为北方地槽区中上石炭统的标准剖面。中石炭统祁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底部为一套风暴流沉积,主要标志有类似Bouma序列的沉积层序、壶模(pot cast)、“口袋状构造”、风暴介壳层、“亚里士多菲库”构造(Aristophycus)、成岩晕圈、丘状层理、液化泄水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冲刷面叠瓦状滞留砾石、定向排列的滞留生物以及撕裂状内碎屑。岩层不稳定,横向变化大。生物均为原地埋藏或经短距离搬运改造的正常浅海生物。  相似文献   
59.
华南海岸风沙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以及测年数据,本文讨论了华南热带海岸特有的两种风成沉积沙体;海岸沙丘岩的沉积特征,成岩机制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分;老红砂成因,年龄与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