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31.
中巴资源地球卫星(简称CBERS)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32.
风成沙波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对风成地貌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的床面形态同实际的沙漠景观很相似.结果显示:沙纹,沙丘及沙山相互嵌套的结构是风沙系统在不同尺度上同时表现出来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的自组织行为,这说明风沙运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3.
探访巴丹吉林沙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森 《自然杂志》2007,29(5):300-302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右旗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境内仅次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第三大沙漠。自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选美中国”中将巴丹吉林沙漠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沙漠之后,我就一直盼望能有机会去那儿看看,去领略它那迷  相似文献   
34.
以库布齐沙漠北部横向沙丘及其流经的3条孔兑为研究对象,在每个孔兑切割的沙丘区域划定样方,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遥感影像沙脊线提取算法提取沙丘脊线,通过ArcGIS9.3量算每个样方的沙丘个数、脊线总长、脊线平均长度、沙丘间距、平均沙丘走向以及缺陷密度等参数,着重通过沙丘地貌格局参数的变化分析横向沙丘地貌格局的空间变异以及干旱区河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顺风向(由西至东)上沙丘脊线平均长度呈线性增长、缺陷密度降低,沙丘走向逐渐稳定在230°~50°方向,平均间距变大,沙丘地貌格局逐渐由分散向聚拢方式转变;垂直风向(由北至南)上沙丘地貌格局参数由中心向南北两侧略有降低,沙丘类型由复合横向沙丘向简单新月形沙丘过渡,复合横向沙丘占沙丘类型的80%;2流经沙漠的孔兑通过自身切割作用与风水交互作用使得横向沙丘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独立发育且互不影响,同时孔兑的存在改变了沿岸下风向3~5km区域的地貌格局,更新了下风向沙物质来源,但不会改变沙丘整体走向.  相似文献   
35.
在那激情燃烧的20世纪60年代,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积极投身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建设。踏上西去的列车,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河西走廊的一个小镇——玉门镇。我们在戈壁荒滩开荒造田,艰苦的环境使我们这些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城市学生,得到了锻炼,实现了人生价值。在那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那是支边3年后的一次无知,使我们误入沙漠,与死神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36.
福建漳浦赤湖海岸沙丘沙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岸变迁历史地图和区域典型气候记录对比建立了剖面的年代学标尺,采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试剖面沉积的粒度特征,以剖面粒度参数作为代替海岸带化学风化强度、冬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指标.通过对福建漳浦赤湖海岸沙丘剖面(CH)粒度特征分析,发现该剖面沉积具有海岸波浪作用和风力作用联合作用沉积的粒度特点,因此其粒度参数可能记录了海岸沙丘发育时期的海岸带环境演变历史.将CH剖面记录的近2 000年以来的海岸带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581~740 AD和930~1260 AD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我国的隋唐暖期和欧洲中世纪暖期;741~907 AD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冷期以及1261 AD以来至小冰期结束的两个阶段也和前人研究得出的两个冷期相当.  相似文献   
37.
齐颖 《知识就是力量》2012,(7):F0004-F0004
谁能想到这些像洒在地上的巧克力似的东西,会是火星上流动的沙丘。在火星稀薄的大气环境中,液体会冻结或快速蒸发。但在风的不断吹袭下,会使大型的沙丘像液体一样流动。图中右侧的二座平顶高原位于火星南半球。拍照正值火星上季节由春季转为夏季,而图中左侧可见的一座淡色圆锥丘。随着风由右向左吹拂,积在丘顶或流过丘侧的流沙,形成了生动的流线型。暗色弧状的细沙“液滴”被称为新月丘。  相似文献   
38.
抛物线形沙丘与油蒿灌丛之间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布齐沙漠南缘广泛分布的油蒿灌丛与风沙相互作用后形成抛物线形沙丘,同时沙丘上的油蒿经历侵入、萌发、发育及衰亡的生命过程.2009年的地面测量及2005,2007,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05~2010年间,抛物线形沙丘顺风向东移的同时南北向扩展;油蒿灌丛分布于沙丘外侧坡面、两翼脊线和两翼间的平坦区,其生长及衰亡与沙丘弧顶段的东移和两翼外扩呈动态相关.抛物线形沙丘弧顶段内侧坡脚逐年东移为两翼间平坦区的油蒿提供了生长空间,导致油蒿群落以年龄、大小和盖度等差异为表征的分带性分布.两翼脊线上的油蒿灌丛捕获来沙后形成灌丛沙堆,其确保了沙丘两翼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是维持抛物线形沙丘的关键因子之一,但随两翼缓慢外移,其相对位移至沙丘内侧坡面继而遭受风蚀直至消亡.沙丘外侧的油蒿灌丛使外侧坡面形态趋于稳定,同时沙埋作用又使弧顶段脊线处的油蒿灌丛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福建漳浦六鳌海岸沙丘剖面(CD2)粒度特征成因分析,阐明了该剖面沉积具有典型海岸风成砂特点,其粒度参数记录了海岸带风力作用的变化.根据海岸变迁历史分析,并以敏感组分粒级含量变化曲线与国内外具有精确时标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初步建立了所研究剖面的年代学标尺.在此基础上,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敏感粒度组分,作为海岸带风力作用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建立了约300年来福建东南沿海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显示:1)1690-1790年,冬季风较强,总体呈现缓慢减弱的趋势,气候表现为冷干的特点;2)1790-1900年,冬季风不断减弱,气候表现为暖湿的特征;3)1900-1960年,冬季风快速增强,显示快速增温的气候特点.通过与甘肃万象洞石笋δ^18O曲线振幅和波动特点细节对比,CD2剖面海岸风沙沉积记录的小冰期以来的气候不稳定性更为突出,这或许表明,我国南亚热带季风边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4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植丛大小)结构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沙漠内(处于沙漠较深处——距农田边缘500m以外)和农田边(500m内相邻于农田)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比较,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植丛密度、数量分布显著高于沙漠深处;如果将种群中的植丛大小按从小到大分成30级,沙漠中和农田边的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中幼年植丛(1,2,3,4级)显著多于其它级别的植丛,都属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的老年植丛的存活率在这两个区域都比较低,这可能是沙漠极端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群动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应是其能在沙漠中长期续存的基本要素。从研究的结果看,似乎人类农业活动并不损害羽毛针禾种群的发育,反而提高了其幼年植丛补充更新的成功率与成活的比率,推测可能是农业活动改善了局域小环境,增加了局域降水,从而提高了羽毛针禾幼苗成活率及幼年植丛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羽毛针禾是活化沙地上的先锋植物,人类的扰动使沙地活化程度增加,这一点可能也是使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相对较为繁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