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系统科学   49篇
丛书文集   168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2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菠菜叶绿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菠菜中提出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它色泽鲜艳,稳定性好,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62.
基于Camshift和Kalman滤波的仿人机器人手势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仿人机器人MIR-1的双目视觉系统实现实时手势跟踪.通过颜色直方图反投影,将每帧RGB输入图像转换为二维的肤色概率分布图像,基于Camshift算法计算手势跟踪窗口的位置和大小,并用Kalman滤波预测手心位置,有效地解决了背景中大面积肤色干扰和手势部分被遮挡等问题.在仿人机器人MIR-1上完成的手势跟踪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柴慧芳 《山西科技》2006,(5):101-103
汉英语言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5.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66.
浅议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我们除了要知道它们的基本意叉,也要了解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67.
从汉英两种语言在“字”这一层面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汉字在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后仍基本保持着形义结合的特征,指出字的构成成分较为容易,而英语则走着与汉语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形义结合上单纯词几乎没有任何特征,成为隐性复合词,只能在显性复合词的层面上来体现意义的组合关系。从英汉词汇化比较可以看到,尽管两种语言有大致相同的构词趋势,即词语压缩和短语化,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却因各自语言体系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英语是借助于词素的灵活并接和从句的压缩来调整的,而汉语则利用词组的节缩和多音节化得以实现。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对我们认识语言内部结构特点和跨文化交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9.
李清照的咏花词,弥漫着浓浓的愁绪,贯注于词人的一生。有少女时的清愁,少妇时的怨愁,晚年时的苦愁。在体味词人凄清孤愁的女性情怀时,也寄寓着词人高洁的情趣和卓异的人格。  相似文献   
70.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