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使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中承载颗粒物尘样的滤纸带能够自动且稳定地传送,设计了一个性能可靠的等步长自动输送纸带的传动机构,本文介绍其结构设计和逻辑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细颗粒物(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的室内污染源以及人类更久的室内停留时间,使得室内PM2.5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明显,更持久.开展一次和二次PM2.5污染治理工作,方可改善大气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东滨  郝吉明  蒋靖坤 《科学通报》2019,64(33):3429-3440
用于民用炊事与取暖的固体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_(2.5)),是造成大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会给室内人员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民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从数浓度角度主要以超细颗粒物(PM0.1)为主.然而,目前民用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及其潜在健康影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排放与健康风险的评估一般包含在PM_(2.5)质量浓度评价中.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针对民用固体燃料燃烧中超细颗粒物排放的研究进展,包括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形成机制及排放特征.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超细颗粒物污染引发的潜在健康影响,阐述了当前民用固体燃料燃烧的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中仅使用PM_(2.5)质量浓度作为评价指标而未考虑超细颗粒物数浓度可能带来的问题,并在最后探讨了民用固体燃料燃烧超细颗粒物排放的控制与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连续数天对福州市三环快速路测试路段交通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同步记录的气象、交通特征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探究并分析得到,风速、温度、湿度与PM_(2.5)、PM_(10)浓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路段"周末效应"并不明显,总的交通量与PM_(2.5)、PM_(10)浓度均有明显正相关性;在调查的6种车型中,小型客车、大型货车对颗粒物浓度影响最为明显,其中,小型客车对PM_(2.5)、PM_(10)有较明显正相关影响,而大型货车和PM_(2.5)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的同时与PM_(10)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燃烧为我们提供必需的热源和电力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PM_(2.5)。如何从源头控制PM_(2.5)的排放,加大PM_(2.5)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多学科交叉合作,对症下药,才是解决我国PM_(2.5)污染最根本的途径。2013年12月,我国100多座城市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尤其是江浙沪地区,12月初遭到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长时期雾霾侵袭。PM_(2.5)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热点。它的消光作用是导致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它在大气中长时间漂浮和远距离迁移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它可吸入肺的特点更危害着大家的身体健康。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6.
PM2.5即直径小于2.5 um悬浮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可直达肺部干扰气体交换。文章利用PM2.5监测网每小时更新的实时数据为依据、实地考察所得的监测站地理环境、天气及其他影响因素,研究了以日、周、月为时间间隔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冬高夏低、日变化较大、且年质量浓度呈现马鞍形双峰值趋势,是一个具有周期变化的非平稳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近年雾霾频发,颗粒物排放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内河航运发达的京杭运河江苏段为例,研究其颗粒物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京杭运河江苏段颗粒物排放总量为590.2吨,其中苏北段为268.4吨,苏南段为321.8吨;航道颗粒物排放系数京杭运河江苏段平均为0.86吨/公里,苏南段为1.52吨/公里,苏北段为0.56吨/公里,苏南段航道两侧的颗粒物区域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科学中的未解之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资助遍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地球科学部,极地计划办公室,生物科学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工程学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数理科学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室,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技术部等,资助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8月,NSF主任办公室联合上述资助部门,发布了题为《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报告,从天空、陆地、冰域、海洋、生命和人类等6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展示了NSF资助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富集与超细颗粒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及其上富集的有害物质已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通过对烟煤在沉降炉内燃烧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煤粉粒径、燃烧温度、氧气含量对一次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烟煤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采用最新的采样方法和系统从空气动力学直径角度对多台燃煤锅炉除尘器入口、出口的飞灰颗粒进行13级分级取样,得到了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元素的质量粒径分布规律、元素分布富集规律及不同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的除尘效率;揭示了有害元素在超细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针对燃后区化学团聚促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团聚剂能较好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使烟尘排放减低50%.  相似文献   
20.
选择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冬季降雪样品,进行可溶性离子组成测试和不溶性颗粒物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降雪中离子总浓度很高,降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降雪阴离子中以SO42-为主,NO3-较少,反映大气环境主要受燃烧排放的污染,酸性沉降的前体物较多.阳离子中以NH4 和Ca2 为主,主要来自石家庄市的土壤风沙扬尘作用.石家庄市大气降雪的(ρ(NH4 ) ρ(Ca2 ))/(ρ(SO42-) ρ(NO3-))比值高达1.93,具有对酸的强中和能力,致使其酸性降水实际发生率较低.电镜观察显示降雪中不溶物的颗粒形态特征主要有5类,其中以团聚体形态颗粒物最多,次为较规则体和球体颗粒,生物质颗粒和未知颗粒稀少,反映石家庄市冬季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来自燃料燃烧和裸地起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