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2篇
教育与普及   2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39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离子束改性对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SiO2衬底上制备了(NiFeCo)36Ag64颗粒膜.用四探针法测量了注入Co离子前后(NiFeCo)36Ag64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颗粒膜的形貌及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注入Co离子对颗粒膜巨磁电阻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退火温度下,注入离子可使GMR效应提高一倍以上.随着退火温度增加,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先增加而后减小,在360℃下退火可获得10.2%的最大室温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氧化物和盐类在载体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及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13.
14.
常温条件下颗粒污泥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未经驯化的颗粒污泥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含铅废水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铅去除率在95%以上.颗粒污泥的加入量、废水酸度、沉降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mg/L的含铅试水进行处理,铅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常温精脱硫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添加竞争吸附剂得到高分散、均匀型金属氧化物精脱硫剂。常温、缺氧条件下精脱H2S穿透硫容可达16.8%.采用EP、TEM技术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及脱硫前后的脱硫剂微表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指出了影响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因素,推导出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用江苏莱豆(Phaseolus vulgaris)E-PHA制备固相吸附剂。交联率87.7%。交联E-PHA量为0.59mg/cm~3胶,与肝癌血清γ-GT天冬酰胺连接的低聚糖的亲和反应,类似于进口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原玉米淀粉经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酯化后,颗粒形貌发生变化。经研究认为:化学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颗凿表面的无定形区;酯化后淀粉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不同取代度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均大于10,表明它为亲水型乳化稳定剂。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新科学家》2003年8月23日报道:美国麻省查尔斯顿哈佛医学院分子成像研究中心的科研小组正在研究一种独特的技术,即把磁性纳米颗粒注射到人的血液中,用来精确显示有害病毒潜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新的检测技术采用50纳米直径的磁性颗粒。其中心是氧化铁,外面涂覆一层容易粘结抗体的葡萄糖。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将纳米颗粒加入到病人体液试样中,或注射到病人身上。如果存在活的病毒,它们就会和纳米颗粒上的抗体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大群颗粒。这样,就能用磁共振成像或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到成团的病毒群。涂覆在纳米颗粒上的抗体有识别病毒表面…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学》2007,14(4):364-364
实验室中经常用金纳米颗粒作为示踪剂,比如探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DNA或者蛋白质。为了防止不同金纳米颗粒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科学家经常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分子层,最常用的是含硫的分子团。如果改造这些合硫分子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绑定位点或者荧光标记,观察和区分金纳米颗粒将更加容易。尽管如此,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有认为金纳米颗粒是胶质的,形状杂乱,大小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具有同一尺寸和结构的离散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