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5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32.
隆秀美 《奇闻怪事》2006,(10):23-23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时时发生错误,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那么么,应该如何对待差错,引领孩子从差错中走出来,让差错变成可贵的课程资源?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乔伊斯和劳伦斯都对小说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发表过很有价值的理论见解。乔伊斯的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是作者引退论和顿悟说。虽然他的小说思想流露出艺术至上的倾向 ,但是他所追求的艺术本身是对现实生活的贡献。在劳伦斯的所有理论见解中 ,有两点最值得一提 :第一 ,他主张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态度去揭示人和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这无疑也应该是如今每个小说家的准则 ;第二 ,他的动态平衡观有助于回答小说是否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第一次从历史发展过程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画派的理论 ,点出了唐宋以来山水画的两种风格及画法体系 ,结合纵、横的比较 ,从代表性作家的艺术特点来考察问题 ,意图梳理出一条山水画的画系脉络。其中虽不勉有牵强附会之处 ,但此论在中国画史上反响较大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5.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中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成长历程,主人公在经历了家庭剧变和情爱纠葛,阅尽了小镇的众生百态,逐步走出迷茫与挫折,获得顿悟,最终走向通往和谐与理解的人生新旅程。  相似文献   
36.
整体思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尤其是宋代儒学家的思维方式,阴阳辩证,体验顿悟分别是整体思维的特征和途径,注重群体与和谐价值是整体思维在实践中的外化表现形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创造中国宋文化高峰功不可没,而且对当中国乃至整个现代亚社会的诸多方面都还在产生着积极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弗洛斯特的诗歌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借助星光意象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诗中"我"的精神升华:虚无与超越.这种"实现"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死亡意识、孤独意识和梦幻意识.诗人的虚无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唐晓丽 《科技信息》2009,(30):142-14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名篇《没有脾气的男人》,通过时空跳跃,视角转换叙述,间接内心独白和顿悟等意识流手法,成功通过平凡小事探索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9.
玄言诗以感性形象体悟玄理时,遵循玄学思想方法的“略于具体而究心抽象原理”,即“得意忘象”,自然景物须先通过概括、抽象后才能使之具有玄理意味。谢灵运山水诗虽也述说某些玄理,但其诗中的自然景物则具备鲜明的具象性和充分的特殊性,其理论基础即是《辨宗论》提出的“顿悟”,认为面对自然景物不须经过概括化,一般化的过程就可以“顿悟”玄理,这就是谢灵运对玄言诗的改制。  相似文献   
40.
李佳芩 《科技信息》2012,(35):I0161-I016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当他们了解了成人世界的虚假后,他们决定和这个丑陋肮脏的世界断绝联系.却又无法逃离这个世界。作为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的一个缩影,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内心充满孤独、矛盾、压抑和彷徨。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他感到迷茫和疏离,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霍尔顿与父母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以及学校的氛围和老师让他感到的虚假。霍尔顿经历了成长路上的种种阵痛,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眼中仅存的一些美好事物,他最终再一次在成长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和这个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