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1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62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引入“测井界面参数”的概念,从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提取“测井界面参数”,并在一定条件下类比作反射系数;结合地震道剖面,采用宽带约束反演进行测井参数反演,得到相应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剖面.在得到各测井参数场的横向、纵向展布的基础上,综合解释各剖面,实现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其精细描述,扩大了测井测量的作用范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合地质模型进行综合解释应用,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地质结论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深部调剖、高效洗油3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由絮凝技术和固定技术组成,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深部调剖技术对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后的地层进行补充调剖,进一步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高效洗油技术既弥补了聚合物驱机理的不足,也弥补了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所损失的那部分波及系数.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矿场试验效果证实了该技术对注聚油田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测资料构造适当的综合指标,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测资料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且对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的随机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法能够较准确地建立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在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具有随机性的情况下,识别结果具有随机性.利用模糊模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快速为储层含油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前一种方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滴灌专用液肥和滴灌专用固体肥的对比实验,进行肥效分析.  相似文献   
85.
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解处理制备出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比值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6.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爱军 《山西科技》2006,(3):116-117
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采用近百年,从科研设计到施工均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然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施工手段、原材料各异,使这一科学具有复杂和多变性,根据公司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影响沥青砼工程质量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7.
铝薄板冷轧工艺润滑中,为获得高质量铝板表面,可选择不同粘度的轧制油,进而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轧制实验中选用粘度在1.68-2.13mm^2/s之间的三种轧制油,轧制厚度小于0.3mm的铝薄板,与无润滑轧制相比,可使轧后铝板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能使表面粗糙度降低40%左右。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表面粗糙度降低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88.
葡萄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回流提取葡萄籽油及精制的方法,所得产品符合文献的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89.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90.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