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258篇
教育与普及   4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6篇
现状及发展   58篇
综合类   556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管路上制作分支管路时,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制作过程是在需分支处的母管上按需要切出一个近似相贯线形状的孔,并沿孔缘做出焊接坡口,再把支管插入孔中进行焊接.这种工艺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相贯线孔切制不易准确且费时(用火焰切割),焊接支管时,由于相贯线孔是空间曲线,不便于采用自动焊接,尤其是当管壁厚度较大时,其焊透性及充盈程度不易保证,焊渣清除困难,一些焊接缺陷往往使此处易发生腐蚀.采用凸缘分支工艺方  相似文献   
132.
用混合熔烧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氧化物封接料.该封接料能在700℃下对氧化铝瓷与铜及铜合金进行气密性封接.在封接中,只需将封接料涂在陶瓷体的封接面,套上金属件,在马弗炉中以5℃/min升温到700℃后保温10min即可.对封接体所作的拉伸强度和气密性质量检测表明,封接界面的抗拉强度高于陶瓷本体强度,界面对空气的漏率小于1.4×10-9Pam3/h,满足工业部门对封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3.
合成了N-亚水杨基丙氨酸席夫碱及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Ni(Ⅱ)和邻菲罗啉的三元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报导了三种氨基硫脲、香草醛脲(4—苯基)氨基硫脲及后者的铜(Ⅱ)、锌(Ⅱ)、镍(Ⅱ)、镉(Ⅱ)配合物共八种化合物的体外抗细菌作用。所选菌种为三种常见细菌,它们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实验结果表明,香草醛缩(4—苯基)氨基硫脲在所试浓度范围内没有抗菌活性,部分配合物及氨基硫脲在较高浓度时呈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5.
通过顶电极金属材料的选择,考察金属-绝缘体-金属器件的I-V曲线的对称性.并用p-n-n能带模型进行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采用电负性小于1.6的金属作顶电极,并在一定温度下对该器件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I-V曲线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6.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金属腐与防护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以实例着重讨论了它对大型工程结构运行可靠性及其安全保障的技术-经济意义,探讨了技术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7.
纳米稀土薄壳式储氢超微粒子金属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H_2+Ar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过渡金属超微粒子,在纳米过渡金属中储存大量的氢,在400℃左右,这些在超微粒子内部填隙位置所储存的氢会发生突然间的大量释放,这些体氢使纳米过渡金属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得到薄壳式多面体结构,且在粒子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增加了表面积,增加了活性,在纳米超微粒子中呈现有缺陷的晶体结构,不存在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  相似文献   
138.
车削中进给方向毛刺形态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成 《科学通报》1996,41(9):859-862
毛刺是金属切削加工中产生的常见现象之一.它不但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也增大了加工成本,成为制约精密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工程专家和学者相继开始对金属切削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毛刺形态转换的研究尚不多见.而搞清毛刺形态的转换条件是实现有效地控制毛刺的关键.为此,本研究以切削实验为基础,对车削加工中进给方向毛刺形态的转换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1 进给方向毛刺的基本形态金属切削中产生的毛刺与切削过程紧密相连.按照切削运动——刀具切削刃毛刺分类体系,金属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毛刺可以分为两侧方向毛刺、进给方向毛刺和切削方向毛刺.  相似文献   
139.
包裹体研究表明,河南鲁山黄土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度、高硫、富HCO和Cl-及碱金属离子的热流体。包裹体类型有CO2,CO2-H2O及H2O三种,它们在矿物中共生,并且各自的密度、盐度有区别,表明包裹体捕获时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有过相态分离。包裹体水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热液以变质水为主,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与雨水。沸腾作用、相态分离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CO2包裹体大量出现、流体中CO2的高含量、富硫等是这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0.
在分析金属切削过程润滑特点的基础上,以四球试验机、磨擦磨损试验机和切削力测力仪为手段,考查了切削液的润滑作用,并比较了乳化液和合成切削液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