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14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针对混凝土的脆性特点,设计了有预先破坏功能的异形头部弹体,进行了侵彻混凝土实验. 利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了隧道区初始阶段的速度,通过比较隧道区的平均侵彻阻力,分析了异形头部弹体和卵形弹体的侵彻阻力. 基于Forrestal公式分析了卵形弹体静态侵彻阻力与异形头部弹体的差别.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异形头部弹体能有效减小侵彻阻力.   相似文献   
942.
简易控制超音速火箭靶弹方案最优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简易控制超音速火箭靶弹方案供靶弹道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方法和Gauss伪谱法相结合的火箭靶弹供靶最优制导律设计方法. 该方法首先在爬升-拉平段,利用粒子群方法优化得出火箭靶弹在拉平段具有最大动能的最优射角和爬升段最优起控时间,然后利用Gauss伪谱法设计得出平飞供靶段最优控制律.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最优方案供靶弹道和方案制导律,并且可以较好地满足供靶指标,为火箭靶弹供靶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基于碳量子点的优异光吸收性能,探讨碳量子点作为光声造影剂的潜质.测试碳量子点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不同浓度、波长、缓冲液中的体外光声成像效果.进而研究其在小鼠皮下注射及尾静脉注射下的体内光声造影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声性能,在多种缓冲液中具备稳定的光声信号.动物体内实验证实其在小鼠皮下以及血管中均能起到光声造影增强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44.
本文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研究桑叶对乳腺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ECs)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FCM分析表明,桑叶中有效成分能够诱导异常增殖的内皮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停滞在DNA合成期,有效阻止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P0.05);ELISA法结果表明,VEGFR-2的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以上结果证实桑叶能够有效促进乳腺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影响其细胞周期的分布、抑制乳腺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对其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将96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再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为II、ID和DD三种基因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功率车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功率,利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右腿股四头肌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结果显示,所选实验对象基因型分布频率(II:25.8%,ID:44.1%,DD:30.1%)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实验前,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VO2max低于II基因型(P0.01);股四头肌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在各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组内比较,运动组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II基因型(P0.01);组间比较,运动组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CHF患者运动耐力以及抗阻运动后的干预效果与ACE基因I/D多态性存在关联,其中II基因型患者运动耐力高于D等位基因患者(DD和ID基因型),而D等位基因患者对抗阻训练的效果较II基因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46.
苍术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苍术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分析研究,发现苍术残渣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抑制率为95.91%;表明苍术残渣是苍术提取物对ACE的抑制活性部位,而指纹图谱是控制其品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7.
杨丽丽  张正义 《甘肃科技》2014,(14):120-121
观察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压、肾脏血管紧张素II(AngⅡ)的变化。了解甘肃定西黄芪对大鼠肾脏AngⅡ水平的影响,并观察黄芪的降压效果。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n=10);2K1C高血压组(n=10);2K1C+黄芪(20g/kg·d)组(n=10);2K1C+黄芪(10g/kg·d)组(n=10)。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肾脏组织局部AngⅡ水平,鼠尾动脉容积法测量大鼠收缩压,统计。1)正常对照组肾脏组织局部AngⅡ水平低于其他各组(380.21±58.21 vs 956.99±170.53,657.94±90.22,814.57±102.60;P=0.000),2K1C+黄芪(20g/kg·d)组血浆AngⅡ水平低于2K1C高血压组;2)2K1C高血压大鼠血压较各组均升高(P=0.000),2K1C+黄芪治疗组血压较2K1C高血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00),2K1C+黄芪(20g/kg·d,10g/kg·d)两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中AngⅡ水平升高,2K1C+黄芪组血浆AngⅡ水平有所下降,黄芪具有良好降压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观察蒙古口蘑多糖(Mongolia Tricholoma Polysaccharide,MTP)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影响及其在抗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DPPH法检测MTP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将LDL分为MTP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经Cu2+氧化处理后,ELISA试剂盒检测它们被氧化程度.同时用这两组被氧化的LDL(ox-L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MTP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MTP可显著抑制LDL的氧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的Gene Ontology(GO)富集与Kyoto Encyclopedia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方法:100例MN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者(NC)作为实验对象.100例NC随机分成10组(NC1~10),每组10人.同样100例MN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人(MN1~10).分别从实验参与者静脉采取全血10 mL,来源于静脉血的单个核细胞用于提取RNA.总RNA以组为单位等量混合用于高通量技术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对RNA测序结果进行长度分布,基因比对,RNA分类注释,RNA特有序列及其公共序列分析后,获得小核糖核酸(microRNA)进行MN与NC差异性表达分析来寻找显著表达microRNA.应用相关的软件对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靶基因借助功能注释软件对其参与的生物过程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靶基因在GO富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细胞器官组成,细胞膜组成,离子结合,生物代谢过程,生物调节过程等.靶基因在KEGG通路分析中主要参与嘌呤代谢通路,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癌症通路,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结论:MN与NC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表达microRNA.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的靶基因参与的GO富集与KEGG通路可能与MN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50.
A subcutaneous transport pathway in humans has been previously visualised by injection of a paramag- netic tracer into the specific region of skin.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urs of imaging tracers in the transport pathways using imaging techniques. Three types of imaging tracers, including Gd-DTPA, iodised oil, and fluorescein sodium, were hypodermically injected into different acupuncture points of healthy volunteers to visualise the transport pathway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X-ray, CT, and a digital fluorescein camera. Several longitudinal transport pathways in the arms and feet, which represent venous vessels and subcutaneous transport pathways (STPs) without well-defined boundaries, were visualised by MRI. Among the visualised veins, the partial walls of a few veins were enhanced by Gd-DTPA. The fluorescent image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STPs likely repre- sent boundless pathways.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sug- gested that specific anatomical structures with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s or the partial walls of certain veins were not vascular conduits but rather represented unique transport pathways in humans that warrant extensive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