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86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8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前要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分析以及生活需求分析等。工学结合教材编写要面向工作过程展开,并基于行动导向实施典型任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52.
服务作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往往分布在局域网络甚至是广域网络的异构平台中,如何在开放、动态、难控的网络环境中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构造具有容错能力的可信服务是一种较为可行的策略,即在服务构件接口模型的基础上,选用行为一致的候选构件动态置换出错构件.提出了服务构件间的可置换性定义、相关定理,保证了契约一致的候选构件与原构件是可组合的,最后通过订单和仓库管理系统实例讨论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3.
Java技术的面向对象、面向网络和数据库支持及跨平台特性为解决异构环境下的MIS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一个实际的MIS应用实践基础上,分析Java RMI与JDBC结合进行网络环境异构数据库查询的技术要点和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54.
网格服务挖掘:一种面向网格服务计算范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服务的计算是一种把网格服务作为开发应用的基本元素的计算范例,它是在Web Services、网格计算和软件复用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下而提出的,同时了解到网格服务的用户有这样的计算需求:从网格上发现网格服务,或直接使用它们,或间接动态地组装它们形成的新型的、功能更强大的网格服务,我们提出了网格服务挖掘GSM(Grid Service Mining)的概念.以及适成这种计算范例的软件构架——FGSM(Framework for Grid Service,Mining).在这种架构中,智能agent分析理解用户的服务需求.从网格服务资源巾查询、识别可用的网格服务,并组装、链接它们.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的服务.文中论述了网格服务挖掘的基本概念,并详细描述了FGSM的结构以及在该架构下网格服务挖掘的一般过程,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5.
针对目前优化计算服务缺乏对一般用户的优化计算支持和灵活的资源共享方式,提出利用网格环境、支持网络计算资源以并行的、协同的方式提供面向服务的优化功能的计算服务系统,并设计了对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动态任务调度算法,从而使系统能够适应复杂过程系统优化计算以及网格环境的典型特征.相应地,系统采用多任务队列的任务管理方式和计算节点组的资源管理方式,为该调度策略提供实现基础.测试结果体现了基于该调度算法的优化计算服务系统的良好性能,并为设计在该系统下高效运行的并行算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对带钢表面斑块、裂纹、夹杂等6种缺陷进行研究,利用DenseNet深度学习网络和PyQt5设计一种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带钢表面缺陷准确高效的识别.该识别系统在以Tensorflow为后端的Keras平台上搭建,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对带钢表面的6种缺陷进行识别,训练过程中冻结基础模型DenseNet的顶层部分,利...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分析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和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的现状,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由“政”“产用创”“研学”组成的面向2035年激发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模型。提出健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与弹性激励机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增设人才培养相关基金奖项,落实人才减负松绑;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