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81.
《青年科学》2014,(1):30-30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482.
陈军  刘加乐 《世界博览》2016,(5):280+282
淮调是安阳县一种既古老又稀有的民间剧种。本文重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淮调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特点和主要价值,并通过对安阳淮调目前状况的了解,提出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483.
瓯绣作为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代名绣,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难以改变濒临灭绝的困境。调查显示:瓯绣面临着公众认知度低,定位空间狭小,从业人员培训周期长、人数少,传承方式单一等诸多发展难题。建立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动力,以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为辅动力的"三力并举"机制可成为破解瓯绣传承危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84.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展示区有着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中华民族以高度的自觉、自信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华探源工程";对世界而言,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古国美好形象的"文明古国工程";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是提升中原文化吸引力、凝聚力的"老家河南工程"。对河南人而言,是提升河南人的自信心、重铸河南人在国人心目中美好形象的"河南形象工程";也是加速中原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软实力发展工程";还是勇于担当、能够担当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要任务的"河南责任工程"。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有很多,具体可结合文化遗产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485.
简讯     
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李萍博士申报的课题"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喜获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相似文献   
486.
正西北地区"花儿"研究的活化石:松鸣岩花儿会"花儿"是我国西北甘、青、宁、新等省区内汉、回、藏、土、裕固、东乡、撒拉等民族用汉语演唱的一种以反映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吊滩乡松鸣岩,是甘肃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更是中国西北地区花儿歌谣的故乡。2005年经文化部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松鸣岩花儿会起源于每年"四月八"(实指农历四月二十八,会期为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举行的佛教龙华大会。其在明前期开始流行,后演化为临夏地区群众性花儿表演活动。松鸣岩花儿会是  相似文献   
487.
运用查尔斯·兰蒂的"价值链分析法",可以将曲阳石雕的产业价值链分为五个环节,即创意形成、产品形成、商品包装、渠道传播、分配销售,在这样一个产业链条构建中存在产品缺乏个性和创意、原材料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构建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可以从储备人才、鼓励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488.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构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时,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陷入非语境化境地,这就会极大地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当前的时代环境,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非物质文化传播路径,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完整地交到后代子孙手里。  相似文献   
489.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90.
本文阐述了设计美学的内涵及非物质社会的本质,研究与探讨了当今设计美学在非物质时代的拓展及发展趋势,指出物质实体领域的设计美学研究将继续发展与完善,“服务”领域的设计美学研究将逐渐被重视并最终成为主导方向,二者相互补充并将形成设计美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