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记忆里回味曾经的沧桑,在记忆里寻找历史的辉煌,中国记忆,沉淀的是千年的精华,积聚的是前进的力量,这是观众对央视播出的《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电视节目的观感。申遗之外,我们看到了比申遗更重要的:回归文物保护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52.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和大众传媒本身的目的和经验等原因,大众传媒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猎奇化、配角化、他者化、碎片化和程式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使很多本来因为现代化、全球化影响而生存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越发困难.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采取客观、全面、系统、生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3.
郑伟  李师龙 《科技信息》2011,(7):I0131-I0131,I0413
分析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优势、手段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活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4.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5.
民间文学传承方式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是植根于人民大众间的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从物质传承和非物质传承两方面,论述民间文学的传承体系:文字传承、符号传承、现代化物质媒介传承、亲缘传承和行为传承。  相似文献   
156.
《西藏大学学报》2011,(3):68-68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6项课题获2011年度立项资助。具体项目为:旅外院才旦曲珍副教授的“关于天葬师的民族志研究”(一般项目)、图书馆现教中心才项南杰讲师的“藏族文献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研究”(青年项目)、师范学院拉巴泽仁教授的“现代汉藏语比较与转换研究”(西部项目)、文学院王志敬教授的“藏语语法的古今演变与发展”(西部项目)、图书馆、现教中心桑旦扎西副研究馆员的“《中图法》在藏文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西部项目)、理学院巴桑吉巴副教授的“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西部项目)。  相似文献   
157.
本文结合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实践,评述了2005年以来攀枝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并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在现代这个发展飞速的信息社会,非物质的发展已经慢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普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媒体设计的迅速发展.本文将探讨物质设计和非物质设计的不同.人性化设计要求则在非物质设计中更为突出.由此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在多媒体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9.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利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探寻两者之间的共融点,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0.
295个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表明,游客对南音文化旅游的感知满意度较高,但亦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南音游客感知满意度主要受4个因子的影响,按其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真实性感知、舞台语境感知、体验性感知和基础设施感知。可通过构造真实性的文化语境空间,拓展游客舞台感知的内涵,丰富体验活动,打造完善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途径,激发游客的文化和历史情感,并使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类别人文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南音文化旅游的游客感知满意度,打造表演艺术类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独具一格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