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8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运河申遗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河沿线18个城市乃至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更好地加快运河申遗,省、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7年2月2日在湖畔居举办“运河申遗”科技沙龙,国内和我省著名历史学家毛昭晰、杭州运河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幼叔、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以及浙江大学、杭州市建委、市历史学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了研讨。“沙龙”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运河申遗发起人之一的朱炳仁主讲,毛昭晰、朝幼叔等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972.
坡芽歌书是用图画文字描写成的壮族传统民歌集,承传自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它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壮族歌圩这片广袤的沃土;坡芽歌书的发现,唤醒了壮民族的族群记忆,应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73.
全球化背景下,白族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其保护和传承受到各级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然而,白族遗产保护和传承缺乏民族内部动力,又不能由国家大包大揽.白族地区开展民族旅游是目前国内白族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可行模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74.
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恰当宣传,进而促进旅游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皖南古村落在游客心目中较低的知名度入手,根据徽州人内敛的性格和“阴影区理论”,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营销的构想。  相似文献   
97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76.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空间的概念,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托的文化空间也是物质的。应该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去探讨其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7.
云锦是中国汉族传统经典丝制品之一,在元、明、清三代均为皇家御用供品。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一绝”。2009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通过简述云锦的发展历史,阐述其织锦技术的人文价值。云锦织造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印证了云锦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而最能体现出社会价值的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独特的传承方式,它既是云锦制造技艺传承需要面对的危机,也是其发展的契机。就云锦织造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机制提出若干问题,以期启发人们对  相似文献   
978.
正著者小传:王忠伟,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市场学会副会长,鞍山市经济学会会长。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著作一等奖,鞍山市2005年度社会科学活动先进个人,2006年度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2008年撰写的《中国管理思想简史》获鞍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9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既有合作的基础,也有竞争的态势。旅游开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动力;而旅游开发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恰当使用和过度使用又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受到扭曲甚至毁损。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两者协调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980.
水自古都是一面自然之镜。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以古罗马内米湖畔圣树的祭司仪式遗产为开场,在远古的神话原型中确立“水木年华”的传承妙谛。人类学关注水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认知和知识谱系。河流被书写于文明的首页,大水与治水被视作同畴,而水利也就成了人类寄予的理想并进行实践和尝试。中国自古而下的水智慧不独在先哲的表述中体现,也落实在多元族群的生活、生产和生计上,成为中国文化遗产重要的生命表达,日益凸显了传统政治地理学之积弊。文章以水为经,以事为纬,将河流视为包容甚大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