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8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正石慧(以下简称"石"):王老师,您好!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长期致力于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刊载科技史家访谈录,以搜集、整理、保存科技史研究者的访谈资料.此次我们也是受万老师的嘱咐对您进行访谈.王思明(以下简称"王"):你们好!几年前,万辅彬先生曾提及希望给我做个科技史专家的访谈,当时我婉言谢绝,建议万先生采访一些科技史界的前辈,他们有开创之功,学术积累丰厚.我自认在科技史领域建树不多,达不到树碑立传的程度.但是万先生解释,专家访谈不单纯是介绍个人,更多的是希望通过  相似文献   
862.
海昏侯国遗址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加强外宣工作。其中,外译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本文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文本特点和工作要求、遗址公园建设的内涵要求出发,对其重要性、复杂性、必要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同类比较中,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考察,发现在成绩的背后有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提高外译意识和品质、纠正错讹等是当务之急。需要从意识和举措并举,制度规章与队伍建设并重的角度出发,制定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63.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构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时,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陷入非语境化境地,这就会极大地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当前的时代环境,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非物质文化传播路径,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完整地交到后代子孙手里。  相似文献   
864.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65.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风格的武术流派和拳种,源于山东胶东半岛的螳螂拳,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章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对螳螂拳的传承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探讨螳螂拳的发展.研究认为蕴含着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螳螂拳,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以螳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从文化传承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教育手段来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66.
中国饮食传统彪炳于世,“品味”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体体验,然而,学术界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和身体经验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文章以民族志范式对我国饮食的“味道一品味”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反哺”表述,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867.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2):F0003-F0003
据教社科司函[2013]88号通知,我校有4个项目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立项次目分别是: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的“资源产权制度视角下的闽南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民族性与文化学——规划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868.
为了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少数民族舞蹈,本文通过运动捕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摆手舞进行三维数字化保护.首先通过运动捕捉技术,采集舞蹈演员的动作信息,然后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对舞蹈演员进行人物建模、服饰模拟,最后将捕捉到的舞蹈演员关键的动作数据点与人物模型相绑定,合并场景,生成舞蹈动画,并与摆手舞乐曲进行合成.该方法与传统的舞蹈保护方法相比,可以更好的全方位的展示舞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9.
刘志军(1972~),湖南武冈人,中山大学毕业,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为哈佛燕京学社2007~2008年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涉猎流动人口、城市化、移民安置、人类安全、宗教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8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做法需要探讨,值得商榷。"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现状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深刻反思和冷静思考。产业化发展、旅游开发发展等保护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但走教育传承之路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长久发展、良性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