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2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0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艾隆条件"评价我国社会养老金应采用的筹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带来的现行社会养老金体制财务上的危机,必须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增值。然而,现行的现收现付制社会养老金体制不适合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只有转化为基金制才适合进入资本市场。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艾隆条件”说明,由现收现付制转化为基金制可行。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过程研究为先导,以冰芯记录为手段,进行气候环境信息的挖掘,将影响环境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整体研究,对环境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特别是灾害事件进行剖析,从而提示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机理;阐明极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演化特征;揭示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径流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建廷  秦大河  康尔泗  李原园 《科学通报》2005,50(21):2403-2408
结合Mann-Kendall检验, 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外流区五条主要河流从1956~2000年的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过程, 揭示青藏高原河川径流总量总体没有增加, 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表现在黄河和长江(通天河)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 东部雅砻江呈现增加趋势, 以及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反相变化等方面. 对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分析, 揭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 春季(3~5月)径流量存在明显增加趋势, 特别在黄河上游1990s平均增加到18%以上. 结合北半球平均温度资料与流域内气候资料分析, 揭示青藏高原河川径流量并没有随着全球气温的增加而增加, 可能是由于流域内气温的升高导致了蒸发增加抵消了降水增加的水文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994.
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车头山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位于藏北火山岩带的中段,火山岩主要以熔岩被、平顶山、火山锥的形式产出,熔岩厚约20 ~300 m.对其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为一套强碱性的碱玄岩-响岩组合.根据火山岩的接触关系、K-Ar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可分为三期.第Ⅰ期(年龄为34~32 Ma)火山喷发较弱,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白榴碧玄岩;第Ⅱ期(年龄为29~26 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厚层白榴石响岩、响岩质碱玄岩和粗斑状霞石响岩;第Ⅲ期(年龄为24~19 Ma)火山喷发较弱,岩性为白榴碱玄岩和白榴碱玄质响岩.  相似文献   
995.
九顶山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顶山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地之一,山体高大,垂直生境变化明显,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本次调查获得药用资源植物184种,其中以多年生植物为主(51.1%),其次为矮小高位芽植物(15.8%)和中高位芽植物(10.9%),大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比例相对较小,它们分属72科,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菊科、蔷薇科、唇形科、伞形科、毛莨科、禾本科、豆科、百合科、蓼科和芸香科,单种科比较多,约有40余科.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顶山药用资源的生态学特征、资源特点,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气升式内环流超声化学反应器降解五氯酚离子溶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升式反应器中超声降解五氯酚离子作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对气升式反应器降解五氯酚离子的效果依次为氧气>空气>氮气,但是随着空气流量增大,降解率降低;声强越大,降解率越大,降解助剂CCl4适宜的量为5 mL/L.由于该装置易于工程放大,所以在工业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热带海洋次表层温度反升现象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一维Kraus-Turner混合层模式,考虑了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盐度效应和次表层温度盐度方程,在障碍层现象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次表层温度反升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并结合TOGA-COARE 0°N,156°E站点的观测资料,对其物理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次表层温度反升现象敏感地依赖于混合层深度、海面风速和太阳短波辐射等环境参量,在适当的气象、水文条件影响下,次表层温度反升现象往往会类周期性地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998.
Long-term flux observation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to collect CO2 emission or assimilation data in an ecosys-tem. In cooperation with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including those sponsored by IGBP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 WCRP (WorldClimate Research Program), IHDP (International HumanDimens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GCTE(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LUCC(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 lot of researchwork conce…  相似文献   
999.
Early tectonic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Hexi Corridor is the northmost foreland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Tibet, Altyn Tagh Fault (ATF)-North Qilian Shan marginal Fault (NQF), and the southern Kuantan Shan-Longshou Shan Fault (KLF). So its study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ibet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oldest Cenozoic sediments in the Corridor is the Huoshaogou Form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errigenous fine conglomerate, sandstone, sandy mudstone and mudstone, depositing in al- luvial to lacustrine and fan delt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Detailed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this sequence at Yumen clearly reveal eleven pairs of normal and reversed polarities. Fossil mammals found around the section support that most of the observed polarities can be well correlated with chrons between 13n and 18r of the standard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yielding ages of 40.2-33.35 Ma. The mean declinations of this sequence and its immediately above stratigraphy indicate an 18.3° rapi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Hexi Corridor. Since this sequence has been strongly folded and is capped by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we think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thick alluvial fan conglome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foreland basin may indicate the initial de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Qilian Shan. This process could occur at latest at 40.2 Ma, driven by the faults NQF and KLF that thrust onto the Hexi corridor respectively from its south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These faults are in an early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of India with Asia, while the unconformable termination and rotation of the Huoshaogou Formation at -33.35 Ma indicate other early episode of rapid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  相似文献   
1000.
对空间关联规则的有关概念和主要挖掘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记录的红外辐射亮温资料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资料(HLAFS)值,运用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青藏高原上MCS东移与其环境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