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7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现代有轨电车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区,而应用于景区的案例较少。作为新型旅游交通工具,有轨电车的特点与景区的要求较为契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国内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其工程技术标准作出规定。本文结合荔波景区旅游有轨电车建设方案实例,对景区有轨电车的选型及编组、线路技术条件、轨道结构、牵引供电制式以及信号系统等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初步建议,为其他景区建设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以国家级5A级景区喀纳斯景区内的"典型"线路为研究案例,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客满意度的"时空"差异性、相关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线路内部"空间"的游客满意度受到"连续的"的"前置"空间的影响显著,各"空间"的满意度因游客量的大小,存在差异性和"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各"空间"的功能价值不同,其满意度对游客综合满意度的影响不同。揭示景区内部满意度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了解游客满意度的变动过程,对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黔东低山区油茶林菜复合经营及品种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油茶幼林期林下果蔬复合种植配套技术为目的,通过林下果蔬套种对比试验和效果分析比较,集成和完善油茶幼林复合种植配套技术,优化遴选油茶林菜复合种植品种模式,提出推广品种及组合生产应用的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开展林下种植对油茶林地土壤改良、幼林林分的生长和油茶早实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种植地块选择"适地适菜",充分考虑土层厚度、坡度、岩性、土壤类型、交通运输和水源灌溉等条件;综合分析种植果蔬品种的生产适应性、黔东低山区(铜仁等)的气候特点及当地农事习俗,选择8个单季种植品种("一年一熟"品种)可供推广种植,包括作为秋、冬季节品种的白菜、豌豆和作为春、夏季节品种的辣椒、西瓜、甜瓜、黄豆、花生、黄花;在水肥和耕作管理条件好的地块可种植两季,推广4个"一年两熟"的品种组合模式,即采用"[(早辣椒或茄子)+(秋冬白菜或春甘蓝)]、[(西瓜或甜瓜)+春甘蓝]、[(毛豆+秋白菜]、[花生+豌豆]"。  相似文献   
44.
以河西走廊107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地理的视角,以地理探测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A~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1处、8处、54处、41处、3处;景区以斑块状聚集在敦煌市城区及周边,嘉峪关市和肃州区、张掖市中部以及凉州区,县域空间分布不均;交通站点密度、县域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强;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整体交通可达性程度较低,且差异显著。河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观、等级较高,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交通因素主导了其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对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生态修复思路,旨在促进榆中北部干旱山区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6.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确定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栽培的培养基配比及栽培管理措施。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人工代料栽培桑黄子实体培养基配比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62%;空气相对湿度90%~95%,温度25℃~28℃,光照200~300lx。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桑黄可以经过人工驯化进行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47.
公共厕所是景区必需的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废物,增加景区的运营成本,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基于此,通过比较研究厕所的生态化工作原理、工作效率等,提出不同景区适用的公厕生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偏远山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探讨了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意义,提出了山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9.
汶川强烈地震给灾区的公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需要通过总结,对山区特别是高地震烈度区生命线公路的抗灾减震建设工作要加强重视。本文结合灾区公路中的一些常见灾害,探讨山区公路的抗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0.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生产实践表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增产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积温不足的高寒山区和干旱少雨地区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就积温而言,玉米生长期间〉10℃积温在1800-2400℃地区,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在积温〉2800℃以上的地区,由于热量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地膜覆盖就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必需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