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泽东同志历来高度关注人才问题,在人才标准或培养人的规格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红专统一";指出人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中成长;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主体能动积极的过程,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2.
新世纪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观作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进入2l世纪,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高校德育必须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准确了解新世纪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努力把握新世纪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们加强科技管理。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北大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和教育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科技产业处作为学校科研项目、成果的管理部门,是为教师进行科研服务的,为此,我们要率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服务意识,顾全大局,  相似文献   
24.
道德与人的关系,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片面强调道德的规范性、崇高性而忽视个人的发展、个人的价值的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我国的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重视个人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25.
毛泽东同志历来高度关注人才问题,在人才标准或培养人的规格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红专统一”;指出人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中成长;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主体能动积极的过程,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6.
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本文试图从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的角度,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7.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变化是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核心与基本面,对其他更具体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集体利益弱化与个人利益提升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个人利益在被漠视甚至是在被剥夺的背景下得到提升,应当予以肯定;我们要进一步增加集体、国家的力量,用以调整社会的不平衡,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和运转能力。关键是要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掌握事物相互之间矛盾统一的和谐系数,更加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倡导主流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航向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28.
1.研究目的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一些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德育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把健体和提高运动水平放到中心地位,而把德育置于可多可少次要地位,看不到体育与德育之间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学中德育质量降低。体  相似文献   
29.
 与其前两部著作《利维坦和空气泵》和《真理的社会史》一脉相承,哈佛大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夏平(Steven Shapin)认为,今天的科学家和17 世纪时期的科学家一样,其德性在科学活动中举足轻重。而那些认为今天的科学发展要更多地依赖科学共同体而非个人的活动、遵从集体主义的程序正义而非个人创造的独特性、倚重公认的客观方法而非个人德性等种种想法,只不过是学院派人文学者不切实际的抽象和拔高罢了。  相似文献   
3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寒暄用语.寒暄用语不仅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从一个民族的寒暄用语也能窥探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本文通过阐述日语ぁぃさつ(寒暄)用语的定型性和调和性特征,分析形成和影响这种特征的日本集体主义文化和羞耻文化的语言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