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15篇 |
免费 | 3796篇 |
国内免费 | 500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232篇 |
丛书文集 | 2249篇 |
教育与普及 | 87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22篇 |
现状及发展 | 518篇 |
研究方法 | 2篇 |
综合类 | 585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073篇 |
2023年 | 1714篇 |
2022年 | 1934篇 |
2021年 | 2313篇 |
2020年 | 2240篇 |
2019年 | 1638篇 |
2018年 | 1071篇 |
2017年 | 1333篇 |
2016年 | 1481篇 |
2015年 | 1989篇 |
2014年 | 3149篇 |
2013年 | 2973篇 |
2012年 | 3194篇 |
2011年 | 3350篇 |
2010年 | 3391篇 |
2009年 | 3926篇 |
2008年 | 4183篇 |
2007年 | 3686篇 |
2006年 | 3082篇 |
2005年 | 2788篇 |
2004年 | 2475篇 |
2003年 | 2258篇 |
2002年 | 2083篇 |
2001年 | 1888篇 |
2000年 | 1540篇 |
1999年 | 1334篇 |
1998年 | 1124篇 |
1997年 | 1116篇 |
1996年 | 1008篇 |
1995年 | 793篇 |
1994年 | 698篇 |
1993年 | 542篇 |
1992年 | 535篇 |
1991年 | 446篇 |
1990年 | 460篇 |
1989年 | 403篇 |
1988年 | 238篇 |
1987年 | 129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扩散过程样本的Holder连续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杨新建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18(2):13-18
本文讨论扩散过程样本的Holder连续性,在局部Lipschitz条件下,我们证明了扩散过程样本类似于Brown运动样本一样的Holder连续性,进一步,我们还了扩散过程样本的象与图集的Hausdroff维数。 相似文献
32.
可压缩流体网络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手段,首次提出了任意拓扑结构可压缩流体网络动态特性的建模方法.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在流体网络分析中普遍采用的“小扰动”线性化处理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33.
层状岩体垒积序列差异性SCW-R/S分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已有的一些力学分析结果、模型模拟结果和地质体中构造变形破坏的特征,指出层状岩体垒积序列差异性是控制地质体在法向上构造变形破坏的内因.并建立了定量描述它的SCW-R/S分形模型,使得不同地质体的差异性具有定量可比性;同时初步推测了它与构造变形间的表观关系. 相似文献
34.
康东升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2):85-90
运用常微定性理论的相平面分析方法讨论了自催化反应中的Kaas-Petersen模型,得到了行波存在的各种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35.
36.
在催化重整16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假设同类反应的失活函数是相同的,建立了生焦动力学模型。在排除了内外扩散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确定了催速生焦失活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活性评价条件,使在实验室进行生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7.
余稳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19(6):22-26
本文在半导体器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波对半导体件破坏机理研究的一维器件模型,讨论了有关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处理技巧,并给出了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38.
艾明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本文讨论了方差已知的随机共同均值线性模型中共同均值和参数的线性估计的可容许性,在齐线性和非齐线性两个估计类中分别得到了容许估计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9.
随着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分组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随机争用多址接入的传输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其应用也越来广泛。本文在文献[8]的基础上,对时隙随机多址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种新的平均周期划分,得到了系统的报文分组发送成功的平均长度公式、报文分组发生碰撞的平均长度公式和空闲时隙的平均长度公式。 相似文献
40.
生物大分子模型的应用程度是衡量现代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作者构建生物大分子模型的实践,并讨论了在教学课件运用中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