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34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基于滞回耗能的抗震结构最大位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耗能特性为基础,讨论单自由度体系在短持时脉冲型、中等持时多频谱型以及长持时型等3种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的一周加载循环中的最大滞回耗能增量与体系非弹性最大位移反应的关系,提出基于结构滞回耗能特性的结构非弹性最大位移反应的简化计算公式,并指出简化公式的适用范围。由分析可知,当一周最大滞回耗能增量在总滞回耗能量中所占比例在50%-80%之间时,结构可能产生冲击型破坏,可仅由最大位移反应和一次循环最大滞回耗能增量作为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指标。若最大一周滞回耗能增量在整个地震地面运动作用时程的总滞回能中所占百分比太小,体系可能产生累积损伤破坏,应考虑结构滞回耗能总量,滞回耗能总量是分析结构累积损伤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为了了解灌注桩桩底位移在不同土体中受超灌量影响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有限元软件分析灌注桩在不同土体中和不同超灌量下,桩底竖向位移和桩侧土体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于桩长20 m的灌注桩,超灌量在3 m以内时,对桩体竖向位移的影响不大,尚处于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在弹性模量小的土体中,桩底会发生更大的竖向位移,在弹性模量大的土体中则相反;桩底土体的竖向位移更多地集中在靠近桩体的部分,尤其是接近桩底的部分;土体的水平位移更多地集中在桩底两侧的扇形范围内。【结论】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工程中超灌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成果对类似灌注桩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决混杂纤维发热格栅碳纤维保护不足、固化后不易盘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发热芯与玄武岩纤维格栅协同变形一致、绝缘效应良好的混杂纤维发热格栅。通过改变基体材料、埋入深度和碳混杂率,研究混杂格栅在不同基体内的黏结性能,分析了混杂纤维发热格栅增强砂浆/混凝土板的弯曲性能和电阻性能,相应的格栅截面配筋率分别为0.2%和0.1%。结果表明:格栅-混凝土基体界面黏结性能优于与格栅-砂浆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界面黏结性能随着碳混杂率的增大而提升,而黏结应力随着埋入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加入格栅可大幅提升素基体板的极限承载力、极限挠度和延性。100%碳混杂率格栅增强砂浆板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挠度分别提升141.8%和90倍,而100%碳混杂率格栅增强混凝土板分别提升108.5%和23倍。砂浆增强板破坏时,碳纤维发热芯未破坏,电阻变化率保持在3.32%以内;混凝土增强板破坏时,大部分100%碳混杂率格栅碳纤维发热芯未破坏,电阻变化率保持在1.08%以内。在施加20 000次往复荷载作用后,50%极限荷载水平对应的混凝土增强板跨中位移和电阻变化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4.
江宇 《工程与建设》2022,(2):498-499
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相似文献   
995.
水库型滑坡主要受水库蓄水、水位升降以及降雨等综合因素影响,稳定性差、变形机理复杂,同时其规模一般较大、危害性强;以三峡库首区域典型代表性水库滑坡-秭归谭家河滑坡为例,对丰富的专业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受到库水位变动的影响,当库水位达到172 m时,滑坡开始产生较大的变形;由于长期库水位变动的影响,滑坡在高库水位和库水位下降时,位移速率较大,监测曲线形成阶跃,滑坡同时受到浮托减重效应和动水压力效应的影响.在库水位下降期,7d累积降雨量大于70 mm,以及在145 m低水位运行期,7 d累积降雨量超过170 mm,会对滑坡的变形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为满足河南石漫滩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与变形监控需要,提出一种基于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统计模型、参数反演和有限元分析的重力坝变形指标拟定方法.首先,建立坝顶顺河向位移测点的统计模型,正分析得到坝顶位移的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然后,建立大坝典型坝段有限元模型,选取7号坝段IP2和IP6倒垂测点作为参数反演测点,反演分析坝体弹性模量和坝基变形模量;最后,在高水位、极寒温降的最不利工况下,基于结构分析法拟定大坝坝顶位移预警指标,为大坝运行安全性态评价和位移监控工作提供了分析手段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7.
支护结构严重影响深基坑开挖变形,已有研究缺乏对支护结构进行整体协同优化.本文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支护结构多参数对基坑开挖变形影响机理分析.研究了锚杆入射角、围护桩厚度和深度等结构参数对坑外土沉降和围护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机理,并对支护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锚杆入射角对基坑隆起影响不大,对坑外土沉降有一定的影响,对围护桩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围护桩厚度、深度对坑外土沉降、围护桩水平位移都有影响.通过参数组合计算发现锚杆最优入射角为25°左右,同时改变围护桩的深度和厚度,在保证桩侧向位移不增加条件下,桩总体积可以减小20%,由此得到实际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最优方案,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和变形验算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花港组物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以构造背景为基础,整理分析重矿物、古生物、古盐度资料,结合地震相对物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物源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T-H地区平湖-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海礁-渔山隆起带。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容重增加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适用性及计算精度,针对一算例边坡采用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基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有限元理论,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旋转细长梁有限元理论模型。在转速为100 r/min、钻压为200 N条件下,研究内筒轴向压力、细长比的因素影响以及内筒转速对内筒横向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细长比的增长,距离中间节点越远的节点,起始时间越滞后。在有自重影响下,下节点的横向位移随轴向力变化,位移依次变大。内筒随着转速的增加,内筒的横向位移也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