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4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蒋万建 《科技资讯》2010,(10):88-88
本文主要介绍了市政工程中辐射井降水的计方法、施工方法及降水效果等。  相似文献   
972.
利用南京1997-2004年探空资料,分析了南京的多个大气不稳定指数与降水的关系及南京近十年大气稳定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无论从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看,降水与大气稳定度指数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2)南京近十年CAPE在冬季很小,夏季较为突出,呈单峰分布。CIN峰值分别出现在6-9月份4-11月份,呈双峰分布。夏季CAPE的数值远大于CIN的值。3)LIFT指数随季节呈单峰变化,波谷出现在夏季,峰值出现在冬季,其变化趋势与CAPE变化成反位相关系。K指数在冬季为负值,峰值出现在7、8月份。  相似文献   
973.
基于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31个气象站点1958-2013年的气温降水数据,使用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5 a来祁连山东段和西段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前人对祁连山地区湖泊的古气候重建工作,对比分析祁连山东段与西段地区不同的气候记录,进一步揭示其区域古今气候差异.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祁连山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整体上呈暖湿化趋势,东段地区年均气温高于西段,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东段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增长幅度均小于西段地区.在千年尺度上,祁连山东段地区表现为早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晚全新世寒冷干燥,与亚洲季风区全新世气候变化模式一致;西段地区气候适宜期在中全新世,晚全新世呈湿润化趋势,可能主要受西风带控制.  相似文献   
974.
选取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降水月值数据计算出季风区,得出季风边界的年际变化,探究季风边缘区降水强度与季风强度和季风区面积的关系.计算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及大气环流场,探讨了副热带季风边缘区降水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季风边界线摆动幅度较小的区域降水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边界线摆动幅度较大的区域降水均呈减少的趋势.近50 a来PDO主要处于暖位相阶段,北美西岸海表面温度异常暖,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异常低,使得季风环流减弱,环北太平洋的副热带季风边缘区降水减少.东亚夏季风边缘区有较明显的变干趋势,其中以内蒙古高原东部和黄土高原的变干趋势最明显,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夏季风边缘区有明显的变湿趋势;北美夏季风边缘区纬向的降水差异较为明显,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减少,中部呈现降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5.
加强过刊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过刊的特点和过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过刊利用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6.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降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山西目前北部和中部降水处在偏少期,南部降水处在偏多期,各区降水都处在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977.
巴尔喀什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20世纪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流域20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巴尔喀什湖自身水文特征的联系,并从能量转换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空间上,年均气温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际变化从南向北变大;年降水量从四周向中心腹地逐渐减小,年际变化从北向南变大.时间上,年均气温总体上升且大致具有10~23 a的周期性;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期略有减少.年内月均气温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且低温月份气温上升趋势较高温月份明显;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整个流域的气候要素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78.
为了延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见期,建立了基于短时临近精细化网格降水集合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模型采用百分位映射订正技术,发展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场与实况场映射关系,结合Bayesian模型,构建基于GRAPES-3KM模式和Time-Lag-Ensemble融合技术的短时临近降水集合预报(最优集成、最大(95%分位数)、最小(5%分位数))格点场,作为GMKHM(Grid-and-Mixed-runoff-generation-and-Kinematic-wave-based Hydrological Model)的降水驱动,进行中小河流洪水逐小时实时滚动预报。选择新安江屯溪流域作为试验流域,对2020年汛期流域大洪水进行实时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短时临近最优降水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提前了7 h预报出屯溪断面洪峰,洪峰误差为5.6%,峰现时差为-1 h,比不考虑预见期降水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提前了4 h;基于短时临近最大、最小降水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提前了13 h预报出洪峰区间,并且自7月7日9时起滚动预报最大与最小预报跨度呈逐渐减少趋势。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引入短时临近集...  相似文献   
979.
羊草群落不同优势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和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日动态都呈峰值明显的双峰型曲线,黄囊苔草光能利用效率的日动态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高大禾草;四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都呈单峰型曲线,但日变化韵律和峰值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异.四种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日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黄囊苔草和大针茅的光能利用效率都与气孔阻力、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黄囊苔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阻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阻力、叶面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0.
Investigation of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stable δ^18O and δD isotopes from Kathmandu's precipitation event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ly enriched δ^18O and δD values in the winter (the dry season, dominated by the westerli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indicating a temperature effect controlling the changes of δ^18O and δD. However, the δ^18O and δD values were depleted in the summer (the wet season, dominated by the Indian monsoon), which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amount, indicating an amount effect. In addition, the comparis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from Kathmandu and Mawlong (near the Bay of Bengal) shows that the overall trends of δ^18O and δD values at Kathmandu generally approximate those at Mawlong. However, there remain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tails of the isotopic changes at Kathmandu versus those at Mawlong. Compared with those at Mawlong, the further rainout effect and the more intense lift effect of the oceanic moisture by the high mountains resulted in the more depleted δ^18O and δD values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at Kathmandu. A deuterium excess and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s reveal that evaporation at Kathmandu exceeds that at Mawlong. The data also show that the Indian monsoon activities at Mawlong are more intense than those at Kathmand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