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Y/△降压启动与△/YY变极调速接法是电机常见的两种接法,有相似之处亦不同之处。本文从两种接法的主电路图及其元件布置图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复杂流动下泥沙起动概率的测量方法--图像测量法.该方法对床面上砂颗粒的运动图像进行采集,根据采集到的图像采用互相关算法计算出砂颗粒的运动速度,由砂颗粒运动速度得到泥沙的起动概率.采用该方法测量了槽道流动及后台阶流动2种情况下床面泥沙的起动概率.在槽道流动下,床面泥沙的起动概率随着床面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由本文测量方法得到的临界起动剪应力与希尔兹曲线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在后台阶流动下,测量结果表明,再附点附近处泥沙的起动概率最大.这一结果能够解释在后台阶下游床面局部冲刷实验中发现的再附点附近冲刷最为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3.
陈新华 《科技资讯》2011,(29):143-144
介绍目前泵站水泵直接起动出现的问题,浅析现电动机起动的几种方式,根据泵站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起动方式,分析运用新的起动方式泵站可能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某型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该型发动机起动过程的仿真模型.使用表明,该模型真实、准确,完全满足机务训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严新英 《科技资讯》2009,(15):77-78
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冲击电流可达电机额定电流的4~7倍,这将对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直接影响电冈中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会影响电动机本身及其拖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控制电机起动电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探讨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几种降压起动方式,特别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电子软启动器,是降压启动智能控制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6.
广东惠州LNG燃机电厂一期工程为3×390MW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机组的启动使用静止变频起动装置(SFC),通过静止变频起动装置输出并向发电机定子绕组提供可变电压和频率的电源,同时向发电机转子绕组加入适当励磁电流,将发电机当作同步电动机使用,带动整个机组旋转.2008年6月电厂安装了无功自动调控装置(AVC).该装置投运后出现SFC装置无法正常拖动机组启动的故障.根据SFC在启动过程中AVC装置参与了励磁系统的电压调节,从而燃机在700转吹扫时电压无法稳定,造成过电压跳闸的原因分析,通过修改AVC装置的软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张伟 《科技资讯》2009,(17):63-63
简述了“晃电”现象的发生过程及带来的危害,目前现场所常用的抗晃电措施的优、缺点,并着重分析了综保带自起动功能的工作原理及重启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8.
根据中央空调的工艺要求并结合低压配电特点,从配电系统,控制与保护的要求及控制系统的构成3个方面,详述以控制模块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配电控制,实践证明,以模块控制能增强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简化二次线路,方便 检修维护,从而大大提高空调机组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9.
张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290-4295
根据RBCC动力飞行器的弹道特点,RBCC进气道的设计点马赫数往往较高,导致低马赫数下的起动性能较差。针对某宽工作马赫数范围,设计点Ma=5的RBCC变几何二元进气道,对其引射-亚燃转级马赫数附近的起动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模拟计算表明:(1)进气道工作于低马赫数下(即非设计点),不起动时唇口附近存在一道"λ"激波产生溢流和激波损失,导致性能相对起动时有明显下降;(2)进气道内收缩比越大自起动马赫数越高;相同内收缩比下"脉冲起动"比自起动容易;(3)采用吸除措施可以降低进气道的自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的起动特性;(4)采用调节进气道唇口的措施可以在牺牲少量流量的代价下实现进气道的自起动,同时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究冷流率对大口径涡流管节流降压效果的影响,基于Fluent改变冷流率值,对比模拟计算结果发现:主管段区内外旋气体存在能量损耗,轴向位置出现压力滞止点和速度方向折点,径向位置r=28 mm处出现分界层。冷流率0.1至0.5,外旋气体温度上升趋势平缓,制热效果不明显;冷流率0.6至0.9,外旋气体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制热效果加强;冷流率增大过程中,内旋气体温度下降趋势平缓,制热效果减弱。热端出口气体压力随冷流率增大而增加,大部分气体流至冷端出口,导致冷端压力变化梯度明显;冷流率过大,热端出口节流降压效果降低,无法满足节流需求。冷热端出口压差变大,外旋气体流动受阻,速度减小;内旋气体流动加快,速度增大。综合分析得出:冷流率0.5时,大口径涡流管节流降压效果最佳,节流区间3 MPa左右,冷热端出口气体温降区间均为5 K,忽略传热损失,节流前后气体温降区间几乎为零,满足后续工艺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