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71.
基于3S技术的东洞庭湖湿地植被的分布与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图,依据同时期的MODIS13数据合成增强植被指数(EVI)年最大值图与年平均值图,结合东洞庭湖高程,讨论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空间分布,并从水文因素及植被生长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推论出芦苇与湖草等植被的最适宜生长区域.结果说明,东洞庭湖植被及其生物量分布与高程及水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程30m以上且远离水域区域,主要生长着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防护林;芦苇适合生长在27m高程以上且靠近水域的区域,湖草适合生长在高程为23~27m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572.
东洞庭湖湿地价值无穷,但湿地保护问题严重.本文针对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应当从管理绩效、生态平衡、健全法制等视角,强化湿地保护,并通过整合,科学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573.
公路噪声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音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正常生活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水鸟,本文作者在保护区内部进行了实地考察,利用美国FHWA噪声预测模型对公路噪声之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发现该区交通噪声会对一些水鸟的各种行为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水鸟在保护区的栖息.  相似文献   
574.
全新世大暖期海侵边界的位置确定对研究区域古沉积环境演化和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地区造成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基础性前提.古海侵边界的确切位置可以通过追踪具有连续地层区域的海相地层尖灭点实现.本文选取莱州湾东岸具有钻孔数据和典型古海岸线地貌标志的区域为试验场,提出了一种探地雷达(GPR)追踪大暖期海侵边界的方法.结果显示,选取探测深度7—8m、图像分辨率0.3m的100MHz超强地面耦合(RTA)非屏蔽天线能够较好地识别海侵体系界面,结合已有钻孔Y61和现场探挖的浅钻,能够获得海侵沉积层由海向陆逐渐向上延伸、直至尖灭的层位位置变化信息的剖面图像.依据已确立的方法,在莱州湾南岸已有钻孔ZK305附近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侵形成的粉砂、细砂和泥的薄互层以楔形侵入至古今陆相沉积层间,在雷达图像上会形成明显的反射特征.方便快捷的探地雷达技术结合部分钻孔资料可用于海相层、古海岸线位置的精确测定,为古海岸线位置不确定的区域提供纵向直观、层序地层方面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57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landfall activities over the East Asia in three types of decaying phase of war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eastern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to La Nifia, eastern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to a neutral E1 Nifio-Southern Oscilla- tion phase, and a central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year.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type of eastern Pacific wanning decaying to La Nifia, more TCs make landfall over Hainan Island and Beibu Gulf, whereas fewer TCs reach eastern China coast.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landfalling TCs remarkably decreases in the decaying phase of eastern Pacific E1 Nifio to a neutral year. During the decaying phase of central Pacific E1 Nifio events, more TCs tend to make land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Philippines. The anomalies of atmospheric circu- 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uced by the SSTA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in the different decaying typ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vident variation in features of TC landfall.  相似文献   
576.
朱坤贺 《江西科学》2022,(2):318-322
东昆仑造山带可依据阿尔金走滑断裂分为东昆仑造山带和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央造山系西段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柴达木板块与羌塘板块或巴颜喀拉地体碰撞形成的昆仑洋闭合的结果。根据构造元素的多重证据,提出了一个古生代-志留纪俯冲增生构造模型,以解释东昆仑造山带的时空构造格局、板块俯冲以及由增生到碰撞的构造过程。对于洋壳俯冲最终结束和碰撞造山开始的时间仍存在着较多的争论,综合前人观点,提出了一个解释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长期俯冲增生构造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在古生代至志留纪,东昆仑造山带形成了一套由海沟、弧和弧后盆地组成的构造体系,并演化为沿昆仑缝合带向北的长期存在的俯冲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577.
通过对鲁西地区汶东凹陷内晚更新世—全新世37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共统计了孢粉2718粒.统计结果显示:在18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鉴定62个属种,其中临沂组地层藻类植物孢子明显增多.在对孢粉的种类、数量及其组合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汶东凹陷地区的植被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植被演变特征为:落叶阔叶林—地面植被覆盖低的荒漠—草原—河流、湖泊遍布的荒滩;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略偏干—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