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1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6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优质煤储层发育的沉积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中煤储层发育,但不同的煤储层在分布范围、厚度、储集物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角度,探讨了控制优质煤储层发育和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本区优质煤储层主要形成于潮坪和三角洲平原上的泥炭沼泽环境,而且总体上,潮坪上形成的煤储层的横向连续性比三角洲平原上形成的要好.海平面升降对煤储层的纵向分布以及平面上的分布范围有重要控制作用,总体上高位体系域(尤其是晚期)形成的煤储层丰度高、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利于形成优质煤储层;海侵体系域形成的煤储层丰度低、厚度小、分布范围较小,不利于优质储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2.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143.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靖舟  时保宏 《科学通报》2005,50(Z1):126-126
根据煤层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中国煤层气的分布情况,将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含气区、含煤层气盆地、富气区、富气带和煤层气藏(田)五级.在这一序列划分方案中首次提出盆地是煤层气富集单元中的重要一级,认为没有煤层就没有煤层气,没有盆地就没有煤层气藏.因此,“盆地”是煤层气藏赋存的重要单元.依据沁水盆地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分布状况将其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高平-晋城富气区等5个富气区.其中沁南富气区是勘探前景较好的富气区.  相似文献   
144.
甘肃发现中新世鸵鸟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连海  周忠和  张福成  王赵 《科学通报》2005,50(12):1286-1288
最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哺乳动物学家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工作时, 采到一件属于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型地栖鸟类的腰带骨骼. 经研究, 这一大型鸟类属鸵鸟类的一个早期代表, 可归入鸵鸟属(Struthio). 从中新世至上新世, 鸵鸟化石通常和三趾马动物群共生. 化石产出地区临夏新生代沉积盆地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地层保存连续完整[1,2], 产大量哺乳动物, 其中也含不少鸟类化石. 其生存环境为广阔的湿地和草原........................  相似文献   
145.
对元谋盆地小河地区竹棚豹子洞箐剖面河湖相沉积物进行的磁化率及磁化率各向异性、κ-T曲线、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低温磁学性质和磁滞回线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 并含有少量磁铁矿; 磁性矿物的含量和类型随沉积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至少可以识别出8个磁铁矿含量较高的短期事件, 这些短期事件对应的古气候条件可能与元谋盆地现今的亚热带干热气候相似. 综合岩石磁学和岩石地层研究结果, 认为元谋盆地晚中新世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接受沉积区, 以温暖湿润气候为主, 间有短期的干热气候, 为理解约8.1 MaBP前后我国西南地区气候转型及古猿演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古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46.
《大自然探索》2005,(2):7-7
最近,科学家在埃及南部沙漠中的移动沙丘下面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流星撞击盆地。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修正天文学家以往对其他行星被撞击历史的理解。科学家通过绕地轨道中的太空成像雷达发现,这个  相似文献   
147.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长毅  程克明 《科学通报》1997,42(19):2102-2105
<正>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148.
吐哈盆地红连地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在油气资源方面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以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三间房组储层特征,开展成岩相研究。三间房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影响;发育有6种成岩相类型,其中环边绿泥石胶结-硅质、高岭石充填-剩余原生粒间孔成岩相,高岭石、伊利石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溶蚀孔、剩余原生粒间孔成岩相和高岭石、伊利石充填-剩余原生粒间孔成岩相是较有利的成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149.
房县盆地古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和上寺组,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成因相—沉积体系”陆相红层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古近纪地层划分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共3种沉积体系类型,为房县盆地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0.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双断凹陷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双断凹陷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构造形态和沉积物充填方向2个角度,提出两种类型划分方案.一种分类方案是根据凹陷的构造(剖面)形态、内部结构、边界条件不同,将双断凹陷分为简单双断凹陷和复杂双断凹陷2大类,并对上述两类进一步细分.另一种分类方案是依据沉积物充填方向、发育的沉积体系,将双断凹陷分为短轴单向充填型双断凹陷、短轴双向充填型双断凹陷、复合充填型双断凹陷和长轴充填型双断凹陷4类.并对不同类型的双断凹陷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双断凹陷综合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分类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