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0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初步研究进展,包括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理论假说、类型、影响因素、实验方法和生理机制.初步探讨了补偿生长的研究价值及应用情况,提出了当前补偿生长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利用浮床陆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改善水质,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两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为α-中污带,三个实验组为β-中污带.这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一个污染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引起太湖蓝藻藻害的微囊藻在三个实验组都没有发现,而对照组仍然存在,并为主要优势种.从生物多样性分析来看,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3.
大家对高速路边的各色花草树木一定不陌生,这多数是为了美化环境和降低噪声而种植的。如今,路上跑的汽车越来越多,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厉害,怎么办呢?瑞士的建筑师们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在高速公路边设置了一个"海藻农场",汽车尾气恰好成了海藻生长的完美养料,同时又减少了空气污染。海藻繁殖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阳光,二是二  相似文献   
84.
85.
海南岛海产贝类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增养殖区划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气候温和,海岸及底质类型多样,贝类资源丰富。本文就海南岛海产底栖经济贝类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增养殖区划的设想如下:1.琼东南增养殖区;2.琼西北增养殖区;3.琼北养殖生产区;4.琼东北增养殖区。  相似文献   
86.
87.
贝类多糖的组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乙醇沉淀法从河蚌贝类中得到一种多糖.研究表明,此多糖的基本单元主要由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四种成分组成,此糖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8.
2004年7~11月,对南麂马祖岙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厚壳贻贝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共有41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其中节肢动物有10种,为最多;锯额豆瓷蟹、三角藤壶垂直分布最广;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藤壶、牡蛎等,不同养殖贝类有不同的优势种;养殖贝类的外部形态与附着生物的附着效果有较大的关系,附着生物对附着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台风对附着生物的附着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在养殖生产中可利用改变吊挂水层、错开附着时间、使用药物等防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0.
鉴于我国在贝类毒素检测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将微流体免疫芯片技术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相结合来检测贝类毒素,旨在探索一种快速、高效、低耗以及灵敏的检测手段以弥补方法缺陷。选择研究最为广泛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石房蛤毒素(STX)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酶联免疫反应(ELISA)为原理的石房蛤毒素检测试剂盒在微流体免疫芯片-化学发光检测平台进行实验,绘制出STX标准曲线并计算出检测限。首先在羧基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被抗体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底物流速和底物溶液的稀释倍数等进行优化,最后对市场上的贝类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检测。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STX的检测限为0.005675ng/mL,而传统方法的检测限为5ng/mL,表明应用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