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1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15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甘肃临夏太子山植被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子山林区的植被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该林区植被属于森林草原植被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于太子山的中国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高山草原性特点,并兼有青藏高原和中部干旱地区的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982.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地区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粉产量、孢粉保存和孢粉鉴定等.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132种,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983.
青海湖北岸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了孔和QH85-14C孔的孢粉分析资料以及对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系统取样调查,对该地区的植被进行了区系、生活型、演变趋势及环境因子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26科、75属、142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交错,起源有老有新,特有种、属少,种类不多;(2)自然植被可分为7个植被型、24个群落;(3)与本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相适应,植物群落以地上芽植物和隐芽植物为主;(4)全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由暖→冷,湿→干、植被演变趋势为森林草原→森林→温性草原;(5)影响植被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热量)、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  相似文献   
984.
由臭氧层衰竭导致的UV—B辐射增加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UV-B辐射对陆地植物及其环境影响的若干研究结果。从UV-B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影响开始,着重讨论了对植物细胞的,继而探讨了UV-B辐射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农作物和树木,以及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影响,然后讨论了UV-B辐射增强与另外的非生物因素相结合时对植物的影响,以及UV-B辐射对植物枯落物分解的影响,最后还论及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85.
受人类活动影响 ,扎龙湿地被不断围垦、水源截流和污染 ,面积日益缩小 .如何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湿地环境现已受到重视 ,对不同生境中植被的生态、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性缺水情况下植被的演替趋势及环境中土壤水盐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决定该地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中的水盐条件 .  相似文献   
986.
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对森林植被类型识别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根据长春净月潭地区植被层反射率数据以及土壤线方程,NIR=1.506R+0.00786,通过对多种植被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植被指数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最易于区分阔地林与针叶林的是PVI,其次为TSAVI和MSAVI,但后者计算较复杂,不同针对树种间的RVI差值较大,因此采用RVI来区分各针树  相似文献   
987.
城市热岛研究中地表温度与植被丰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传统上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 alized D 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植被丰度(vegetation abundance)的指示,并用于耦合地表温度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文章探讨了运用光谱混合模型获得的植被比例(vegetation fraction)作为植被丰度指标的一种选择,以2000年9月14日获得的122/44景ETM 截取的广州市海珠区作为验证影像,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变换的影像分解成三个分维影像,即绿色植被、非渗透性表面和水体.结合最大似然分类和决策树算法的混合分类处理,将比例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分解的植被比例的负相关关系比地表温度与NDVI的负相关关系要高出几分.由此说明,地表温度结构的空间变异无疑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比例相关,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热辐射与植被动态的相互影响导致地表温度在光谱辐射率和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别的影像中也有表现,这是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8.
Vegetation dynamics could lead to changes in the global carbon and hydrology cycle, as well as feedbacks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ponse of forest dynamics to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palaeoecological studies, we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and modes of vegetatio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categoriz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vegetation dynamics as three types: climate stress on vegetation, buffer effects by non-climatic factors, and perturbation of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by stochastic events. Due to the openness of the veget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both climatic and non-climatic factors the vegetation-climate relationship deviates far from its equilibrium.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shows a non-linea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moder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specific climatic factors. Past analog, space-for-time-substitution an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 are three approaches to predicting the futur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but they have all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assumption of vegetation-climate equilibrium. We propose that improving DGVMs is a future task for studies of vegetation dynamics because these are process-based models incorporating both disturbance (e.g. fire) and the variability in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However, palaeoecological results should be used to test the models, and issues lik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complexity of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f non-climatic factors, vege- tation-climate feedback, and human regulation on vegetation dynamics are suggested as topics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989.
贵州非褶菌物资源生态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报道了贵州境内非褶菌物17科60属262种,其中以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齿菌科Hydnaceae、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耳匙菌科Auriscaopi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杯珊瑚菌科Clavieoronaceae、丛枝珊菌科Ramariaceae、锁瑚菌科Clavulin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革菌科Thelephoraceae、伏革菌科Corticiaceae、韧革菌科Stereaceae、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中的种最为常见,其中8种为中国新纪录,29种为贵州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990.
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分析 Ⅰ:DCA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DCA排序方法对英国北威尔士Aber山谷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在Aber山谷,土壤水分、pH值及土壤类型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子;海拔高度和坡度的作用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