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系统科学   114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20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为方便提取云图的缓变边缘,提出了基于卡通纹理分解和无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的卫星云图边缘特征提取算法。首先使用基于张量扩散的卡通纹理分解对卫星云图进行预处理,减小云图中噪声和纹理的影响,将云的缓变边缘转化为阶跃边缘;然后依据NSCT域中高频系数的正负关系和相关性进行边缘特征提取。通过实验,将文中算法分别与基于投影卡通纹理分解的预处理算法、小波多尺度积、NSCT模极大值和NSCT多尺度积等边缘特征提取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算法可更准确地提取云的边缘,且受噪声和纹理的影响小,边缘的连续性更好,为准确地进行云分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2.
详细讨论了李代数W(a,b)的一种特殊情况W(0,1),即a=0,b=1的李双代数结构,并证明了双代数结构的三角性及上边缘性。  相似文献   
173.
全息图像轮廓线叠差分析桥梁挠度变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通过摄影测量手段方便快速地得到整个试验梁的真实挠度,采用Log边缘提取算子提取图像灰度信息和轮廓线信息,再对试验梁下边缘轮廓线进行叠差分析即可得到主梁全息变形数据。通过与传统位移计测量挠度的方法对比发现表明:采用全息图像轮廓线叠差分析桥梁挠度所得结果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运用此方法,定期采集桥梁轮廓线信息,可以对桥梁进行长期监测,方便快捷找出桥梁的异常变形。  相似文献   
174.
为解决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规模大、在边缘设备上难以部署的问题, 以YOLO目标检测模型为例, 设计实现基于ARM+FPGA异构平台的目标检测加速模块。该系统使用剪枝、量化后的压缩模型, 在FPGA实现神经网络前向推理加速, 在ARM中实现加速器调度。实验结果表明, 部署至Xilinx ZCU102开发板上, 该模块在200 MHz工作频率下, 平均计算性能达到425.8 GOP/s, 推理压缩模型速度达到30.3 fps, 模块功耗为3.56 W, 证明该加速模块具备可配置性。  相似文献   
175.
为实现不规则形状超薄热管宽度测量自动化,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中轴线梯度角逐像素宽度测量算法。首先采用Canny算法获取像素边缘,并进一步使用改进二次插值法提取亚像素边缘;然后利用细化算法提取边缘内封闭区域中轴线并适当裁剪;接着使用形态学膨胀与高斯滤波构造中轴线区域边缘,计算梯度角,并借助双侧均值滤波逼近真实梯度角的光滑变化;最后沿梯度角两侧搜索亚像素边缘点,边缘点对距离即为所测宽度。文中算法解决了常规测量算法无法确定不规则形变轮廓对应宽度测量点和高次过渡曲线区域无法测量的问题,实现了在轴线方向密集测量宽度,最大程度逼近真实边缘宽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对象宽度在10 mm以内时,文中算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026 mm,能很好地适应超薄热管的不规则外形,实现稳定可靠、高精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176.
 梳理了国内外5G行业专网相关规范、标准及政策,列举了国外专网服务主要提供方式和平台、国内典型行业应用案例及解决方案;综述了组网方式、频谱策略、安全保障、运行维护4个领域的应用现状、代表性研究成果;阐述了网络切片、多接入边缘计算、增强上行、精准定位等主要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专网中应用现状,对主要潜在技术前景进行了前瞻;指出了面临的困难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7.
数学形态学及其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形态学是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从19世纪创立发展至今,已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及其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并与经典微分算子边缘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8.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线性滤波器是传统处理手段。但信号中有非叠加性噪声时,线性滤波器处理结果就很难令人满意,并且还将破坏图像边缘,不能有效除去噪声。从L-估计的稳健性分析出发,可以构造一类非线性滤波器。其中,由L-估计导出的中值滤波器和极差滤波器在数字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9.
建立边缘对准度函数,通过抽样特征点对样本PCB图像与待测PCB图像进行全局配准.由于相机镜头畸变导致图像非线性失真,全局对准后,局部配准存在偏差.提出分块对准策略,解决局部配准问题,同时针对局部配准后,块与块的交界处存在断裂现象,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边缘拟合,实现全局PCB与局部PCB图像无缝配准.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原图像经低通滤波器且向下2减抽样后,变成了分辨率低、缩小至原图像的四分之一,经高通滤波后,过滤出垂直、水平、对角边缘信息这一观点,提出了基于边缘的小波变换编码,当对3个高频带量化和编码时,充分利用低频带的边缘与3个高能滤波器过滤出的边缘之间对应关系,仅对边缘点的小波变换系数进行编码,无需记下边缘点的位置从而更有铲地对图像进行高倍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