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建立了考虑摆振的Jeffcott裂纹转子,双盘悬臂裂纹转子和支撑在挤压油阻尼器上的裂纹转子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这3种裂纹转子系统响应的阵发性混沌与时域分叉现象,结果表明,这3种模型中均出现了明显的陈发性混沌现象,且不仅存在着对应各种系统参数变化而产生的分叉与混沌行为,也存在着对鹫地时变参数而发生的时域分叉与混沌行为,;转子系统发性混沌是响应随时变参数的变化进入与退出混沌的行为,进入与退出的方式和时刻具有随机性的特点,系统响应通向阵发性混沌 的道路有通过拟周期响应,也有通过周期响应进入,且响应在进入阵发性混沌区前一般都有幅值增大的现象,裂裂转子的阵发性混沌中存在着倍周期分叉现象,并且有周期3窗口出现。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由心电图(ECG)曲线提取QRS-T复合波的新方法,从而获得P波(当房颤未发生时)或f波(当房颤时);利用功率谱、自相关、互相关等信号处理技术,对它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特别是,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信息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从房颤病人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得到房颤波信号,是分析和描述房颤特征的重要环节.文中发展了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盲源提取算法用来获取房颤波信号,模拟数据和临床数据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盲源分离相关方法相比,盲源提取算法只提取一个所需信号,通过计算频谱集中度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它是否为房颤信号,而不必像盲源分离方法那样必须对分离后的12组信号进行复杂的判断才能决定房颤信号.因此,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应用到临床监护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在肺静脉隔离前后联合使用三磷酸腺苷(ATP)+异丙(去甲)肾上腺素(ISP)对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情况以及消融非肺静脉触发灶后的临床疗效。创新要点:发现肺静脉电学隔离前肺静脉在触发房颤方面起主要作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显著降低了肺静脉的放电情况,却同时增强了肺静脉以外的部位触发房颤的能力。研究方法:选择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药物治疗无效,发作时症状明显的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于肺静脉隔离前后通过静脉给予ATP(20 mg)+ISP(20μg/min)诱发房颤。诱发出房颤的起始部分被标记和记录(诱发过程详见图2)。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不少于3个月,控制INR值2~3;术后3个月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及当病人有心悸等症状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病人随访。重要结论:ATP+ISP可以有效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特别是在环肺静脉隔离以后。术中对非肺静脉触发灶进行消融可能使病人获益,虽然在本研究中随访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冠心病房颤与左房内径及左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房颤与基房内径及左心功能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仪测量老年冠心病房颤病人的左房内径及左心功能,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房颤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增大;E峰减速度房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出现室壁运动不协调,收缩幅度下降。结论 结果提示老年人冠心病房颤能够显著扩大左房内径,且对右室内径有较大影响,合并瓣膜病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左心舒缩功能均较对照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早期临床表现、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SVT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发绀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部分心肌酶谱增高。发作诱因以感染为主。结论治疗上以心律平首选,辅以三磷酸腺苷(ATP),西地兰,地高辛治疗。顽固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乙胺碘呋酮治疗有效。潜水反应不适合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于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过高的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病之一。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为阵发性呼气吸气困难.并伴有哮鸣音,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最为多见,好发于冬春季,且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作健康和生活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工作是控制其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PC—BPPV患者进行PRM治疗。结果经1次PRM治疗后,30例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5%,其中病程在1周内的21例有19例症状消失:5例经2次PRM治疗,2例经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总治疗成功率为92.5%。结论PRM治疗PC—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IM治疗。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 (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通常与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联 .慢性持续性AF是指AF持续 7d以上 ,不能自动转回窦性节律 ,但经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转回窦性节律者 .持续AF的药物复律 ,一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有专家提出要给每个AF病人有一次复律机会 .我们用顿服单剂量胺碘酮的方法 ,成功转复 6例持续性AF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  象6例持续AF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 4 8±9.6)岁 ;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2例 ,合并高血压 4例 ,合并心力衰竭 5例 .AF病史 <1a ,超声心动图 …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射频消融(RFA)及经皮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了2018—2021年在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接受单独RFA或RFA结合LAAO术治疗的309例房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较高、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高、射血分数较低以及CHA2DS2-VASc评分超过3分的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P值分别为0.020、0.041、0.039、0.001和0.031)。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NT-proBNP和射血分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年龄:HR=0.479,95%CI:0.254~0.906,P=0.024;BMI:HR=1.976,95%CI:1.005~3.884,P=0.048;NT-proBNP:HR=2.451,95%CI:1.224~4.909,P=0.011;射血分数:HR=0.191,95%CI:0.069~0.530,P=0.001)。此外,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和心衰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略高(P值约为0.05),但手术方式、HAS-BLED评分、高血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和嗜酒与术后房颤复发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年龄大、BMI高、NT-proBNP高以及心脏射血功能差的房颤患者在接受RFA或RFA联合LAAO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且这些因素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后指标。研究结果对预测房颤复发风险、优化治疗策略及制定个体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