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从土家族来源与演化史、土家族生存环境、土家族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探索了土家医药思想源流,认为土家医药根植于土家文化与大中华文化,擅用术数,在一气整体观、阳主阴从阴阳观、三元结构理论方面均较中医有所发挥,形成土家医药哲学内核,应用于生理病理与药理.虽然发展水平低于中医药,但在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材的应用方面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43.
<老子>经济观,不是从<老子>个别论述中引申出的某些经济思想,而是与<老子>主旨相符的一种经济哲学.这样的经济观包括"尊道贵德的经济观"、"阴阳辩证的经济观"等,它因其"共时性"特征而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老子>经济观的主要启示是:经济活动隐含着"无为而治"与"道法自然"等要求;经济运行隐含着"供求互动"与"显隐转换"等法则.  相似文献   
44.
45.
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积累了有关自然界的丰富而系统的知识,阴阳、五行是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传统中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在于,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分析工具,它自身构成一门“本质科学”.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科学中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作用,它们都是工具性本质科学.  相似文献   
46.
《潍坊学院学报》2017,(1):89-92
"和合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核,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而不衰、一脉相承而不断的根本依据。在古代,"和合包容"思想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静态的、内敛的、被动的,对异质文明的入侵也没有进行你死我活的打击和排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走向世界、并逐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又要化解某些国家对中国可能的"文化侵略"的担忧,就离不开对"和合包容"精神的发展和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47.
王小波的精神结构及其小说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意象分析法的角度,论述了王小波小说中“夜”的意象的意义,进而阐述了他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和由此形成的其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48.
太极图是由阴鱼和阳鱼相抱而成的,并以S线一分为二,它代表着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  相似文献   
49.
身体的阴阳     
陈迎辉 《世界博览》2009,(24):73-74
在身体背后,都有身份的操持。认可“温柔”或“孔武”,某种意义上都是对某种社会身份的认可。不过在多元的消费社会,变化正在发生。  相似文献   
50.
八仙的兴起.是中国神仙文化的产物,是传统“和合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八仙信仰中的宗教内蕴、“和合”思想对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