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汉语有一音多字的特点,因此汉字拉丁化后不能保持其原有的信息,人名与地名是植物标本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用汉字记录的标本资料以汉语拼音表达后,未能完全承载原来用汉字所表达的信息。植物标本汉英双语数据库管理系统既真实记录原有的汉语信息又同时记录其英译文。并妥善处理了植物标本相关信息间复杂的关系。中山大学植物标本数据库的部分汉英双语资料已进入国际计算机网,可在世界各地国际计算机网终端上查询。  相似文献   
453.
基于大量植物标本的研究,对中国产菇蕨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认为中国产的菇蕨属植物为17种并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54.
【目的】 研究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及适应机理,为育苗造林和林下天然更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2年生盆栽水曲柳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光照处理,1年后测定幼苗在4种强度日光处理(相对光强100%、60%、30%和15%)下的生长、光合生理和水力性状等指标。【结果】 遮阴处理显著影响了水曲柳幼苗的生长、光合和水分生理特性。与60%和30%相对光强处理相比,100%相对光强下水曲柳具有更高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根系水力导度(Kroot)、地上部分水力导度(Kshoot)和整株水力导度(Kplant)。随光照强度的减弱,水曲柳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根生物量占比(RMR)减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降低,而茎、叶生物量占比(SMRLMR)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增加;枝条木质部解剖结构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相对光强100%处理时的导管密度显著高于相对光强30%和60%处理,而导管直径显著低于30%和60%处理。【结论】 水曲柳幼苗通过调节形态、光合和水分生理特性来适应一定程度的弱光环境,但总体上对光强有较高的需求。水曲柳的光合和水力性状随光照强度的改变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二者对光照强度梯度变化的响应存在显著耦合关系。这些性状的可塑性响应有利于提高水曲柳幼苗在异质性光环境下的生存适合度,对于其更新阶段在林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5.
为探讨朊蛋白(prion prtein,PrP)在口腔正常黏膜、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参数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N0 OSCC(55例)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中Pr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灶大小、生长方式、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r P在正常黏膜、cN0 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5/30)、92.73%(51/55),PrP在正常组织及cN0 OSC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分型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中-高分化分型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PrP在cN0 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灶大小、生长方式、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PrP在cN0 OSCC中高表达并与其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为cN0 OSCC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6.
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有苔藓采集记录的主要是欧洲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俄国人和日本人成为了采集的主力,这期间中国人仅孔宪武和陈封怀在东北有苔藓采集记录;1949年以后,国人的采集研究成果日益丰硕。通过对历史文献、标本信息的整理和考证,总结出了1949年以前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历程,并对其中的主要采集人作了详细介绍。研究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为东北地区苔藓植物分类学及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历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57.
树木学是一门不断发展、高度综合的学科。系统发生是树木学的基础,研究材料和序列数据一直是限制系统发生重建的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拓展材料利用、改进和提升系统发生树的分辨率而将树木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标本馆不仅是树木物种凭证标本的保存地,保存了物种的形态、地理分布、生态、物候等信息,而且是重要的材料库。标本材料因制作和保存过程中高温和氧化导致基因组DNA降解和破碎化,一代测序技术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充分利用馆藏标本开展生命之树重建研究。新兴的标本组学是近年来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获取标本材料中基因组DNA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对短片段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拼接获得基因组DNA序列,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馆藏标本材料,结合浅层测序和靶序列捕获能获得包括nrITS、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以及单拷贝核基因等序列,从而满足系统发生重建的需要,且有着经济、省时、高效、准确的优势。新兴标本组学的应用将加速生命之树重建、DNA条形码、物种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8.
针对有翅蚜体小翅弱易破损的特点,将常规软化过程的煮沸或水浴加热改良为在100W灯下连续照烤10~12h;将复杂的整姿过程简化为水中整姿,从而获得一种简便易行、效果优良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