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其地理分布和特点.认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嘉善方言的小称变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小称泛化现象,临安玲珑方言的小称调是一种与声调系统有关的小称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2.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流传时久,是书亦多错讹脱漏之处.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曾对其进行校订注释,但因所据版本及参考文献的局限,误漏时有;今人周祖谟曾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方言校笺>一书,颇为学界推誉.然周书出版至今已近60年,随着对<方言>研究的深人,亟需有新的校注本出现.今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一书,广搜旧本,集前人校释心得和今人研究成果於一身,汇证诸家,梳理分析,实为<方言>校释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3.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浙川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副词,如“恁”“可”“都”“精”等。这些副词的功用各不相同,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从而发掘在日常交际中具体运用这些词汇时所包含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105.
在枣滕地区推广普通话 ,最重要的是分清平翘舌声母。枣庄人不是不会发普通话的平翘舌声母 ,而是不知道哪些该读平舌音 ,哪些字该读翘舌音。从枣滕方言声母特点、汉语语音发展史和形声字声旁辨析的角度 ,提供了几种判断平翘舌声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文章把武鸣县城官话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得出武鸣县城官话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存在的音节、构词、意义、功能、来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析了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 ,并认为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 ,绝不应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 ,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立足于语言能力养成理论及口语训练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分层次论述了普通话自我训练的途径:突破开口关,树立自信心,粗调语调;突破正音关,把握对应规律,消除典型方音;突破调整关,把握语流节奏及其变化,提高普通话的语流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杜国辉 《科技信息》2009,(34):368-368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鹤壁方言的单字调做了共时的实证性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鹤壁方言没有曲折调,而且入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的消失只有仅存的几个字仍然保存有入声调。  相似文献   
110.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 ,在人们的交际中 ,它们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 ,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 ,也可兼容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 ,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 ;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 ,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 ,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 ,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