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91.
192.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将诗、酒与人生三者广泛结缘的第一位文化巨匠。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因此,陶渊明这位文学家的作品与人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93.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士子的形象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的士子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描写士子贫困潦倒、身世飘零、入仕无望的悲苦和绝望。元杂剧上场诗中塑造的士子形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主要与元代的科举制度有关。元代统治者对科举的冷落乃至废除直接影响了士子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4.
学界对于王士禛的认识一般都专注于其神韵理论及他的所谓"神韵诗歌",而忽略其现实题材诗歌。研究王士禛的战争题材诗歌,我们可以看到,王士禛主动向杜甫学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以反映战争为主;他的战争诗不但反映了战争给后方人民带来的各种深重灾难,同时还表现了对和平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95.
《本事诗》一书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七题分条记述诗人诗作的事实原委,其序所言"七题犹四始",符合了上层统治者尚经重史的要求,内容上继承创新了四始即风、雅、颂的编撰方法,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了四始的政治教化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6.
分析了蓝冰诗歌在精神指向上的自由意识,认为正是自由意识引导诗人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关怀现实人生;其诗歌艺术也体现了现代与古典互相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7.
“木兰从军”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讲叙古代花木兰替代年迈的父亲服兵役,女扮男装从军12年的事情.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此人,历朝历代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有人则认为是隋恭帝时人,还有人以《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为依据,认为木兰是隋朝或唐朝人.  相似文献   
198.
口号诗是中国古代众多诗歌体式中特殊的一种,其源始自南朝,唐代是其诗体特征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口号诗多为近体诗,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应制诗,抒发个人心绪的感怀诗和亲友赠别酬唱的唱和诗,此外还有少数逗乐性质的戏谑诗和美刺意味的讽谏诗。唐代口号诗和非口号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方式、适用内容、语言运用以及格律要求上。唐代在口号诗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除在口号诗内容、风格上的创新外,创作群体的下移以及部分口号诗所具有的民谣性质也对宋代口号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9.
200.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