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31.
Follistatin-like 1(FSTL1)是一个可以被TGF-β1诱导产生的分泌型胞外糖蛋白,它在输尿管和肾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缺失FSTL1会导致小鼠先天性输尿管积水和肾盂积水.本研究拟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诱导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探讨FSTL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在病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小鼠右侧肾脏行UUO手术,左侧肾脏作为对照,UUO术后14d小鼠被处死.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纤维化特征分子,如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FSTL1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STL1表达和分布.UUO损伤的右肾组织表现出严重的间质纤维化,并且胞外基质(COL1,Fn)以及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同时发现,FST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UUO损伤的右肾组织也显著升高,并且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因此推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可能与FSTL1表达上调有关,但其功能和确切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均为直肠低度恶性间质瘤.其中,2例完整切除,1例未完整切除.未完整切除者术后16个月死亡,另2例现无瘤存活.结论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临床虽极少发生,但术前仍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术中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这是治疗的关键,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3.
本实验运用酶谱(Zymography)法,研究了大鼠妊娠早期子宫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妊娠第一天激活和酶原两种形式的胶原酶活性都很高,特别是酶原形式胶原酶,第二天迅速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一直到第五天时,又出现了酶活性高峰,而第四天和第六天胶原酶活性都显著低于第五天。大鼠子宫着床点酶原形式的胶原酶显著高于非着床点,但是,激活形式的酶活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鼠在动情后期注射E_2(0.1/只),24小时后的胶原酶活性与间情期相比,激活形式胶原酶显著升高,而酶原形式胶原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动情前期注射P_4(0.4mg/只),15小时后的胶原酶活性与动情期比较,两种形式胶原酶活性都没有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胚泡植入前后胶原酶活性有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受到甾体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34.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对水生动物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草鱼椎骨间质组织体外培养,连续传代超过30次,建立了呈上皮细胞形态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将自鳖、蛙、鱼中分离到的10株病毒分别接种于长成致密单层的GCVB细胞中,显微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GCVB细胞对不同病毒株敏感性不同,如对鳜鱼病毒SCSV和虹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不够敏感,仅引起轻微或不可察病变,病毒滴度低于10 1 TCID 50 /mL;但中华鳖病毒TSV,蛙虹彩病毒中国分离株RGV9506,蛙虹彩病毒美国分离株FV3,胭脂鱼弹状病毒CS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9/24,以及GCHV33/86这7个病毒株,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病变,滴度在10 1.8 ~10 4.3 TCID 50 /mL之间;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显著病变,滴度高达10 7.5 TCID 50 /mL.表明新建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对已测的10株水生动物病毒中的80%敏感,可用于检测、分离其他未知水生动物病毒.  相似文献   
35.
探讨以药物丹参素处理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后,移植大鼠心梗的治疗作用.运用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将体外培养并以丹参素处理过的MSCs注射到心梗模型的缺血区.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MI+Saline、MI+MSC、MI+MSC+SAA、MI+SAA和Sham 5组.分别观察术后3 d、4周大鼠的心功能和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MMP-9、TIMP-1、IL-6、IL-10、COX-2和VEGF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各项检测结果均显示MI+MSC+SAA(丹参素)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其他各组(p<0.01).实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可以在心梗区定植,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炎性反应和心室重塑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三硫二苄基(DTS)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克隆形成和CCK-8检测DTS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与免疫印迹检测DTS对A549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 Bcl-2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TS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DTS对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IL-6可以激活STAT3信号通路,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验证DTS对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依赖JAK/STAT3信号通路。结果 我们的结果显示DTS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其凋亡;DTS诱导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DTS减弱EMT转化,且与JAK和STAT3磷酸化相关;IL-6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可以挽救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DTS具有干预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549细胞...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形成肿瘤细胞球的培养方法及球体内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检测。方法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HT29及HCT116在添加了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悬浮培养,传代更新,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迭情况。结果5种细胞系均能在特制的SFM中形成细胞球,并稳定的传代增殖。在用血清诱导分化后,又重新贴壁生长,且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的细胞形态。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上调。结论结直肠癌细胞系在低黏附及添加了细胞生长因子R—Spondin 1、Noggin的无血清环境中更容易形成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细胞球细胞比亲代细胞更具有转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8.
探讨了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37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患者,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分段充盈胃肠道后行MSCT成像,观察胃及各组肠道充盈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胃及各组肠道充盈良好,胃肠道充盈后能够充分舒展,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腔壁、管腔、黏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均为单发,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4例,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肠系膜间质瘤1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显示胃肠道满意,胃肠道间质瘤腔内外肿块清晰显示,将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9.
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进行改良,通过简单且经济的方法获得小鼠原代肝细胞,采用4.5号输液针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流,用长条状纸板对针进行固定,以获取质量稳定的小鼠原代肝细胞悬液.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灌流成功率高及重现性好并可获得实验所需肝细胞,细胞对台盼蓝拒染率90%.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0.
microRNA(miRNA)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高度保守的、长度为20~25 nt的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miRNA广泛地存在于多种真核生物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两种方式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诱导靶向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靶向mRNA的翻译。miRNA除了在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发挥作用外,还在多种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肿瘤转移的本质是宿主与肿瘤细胞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诸如miR-21、let-7、miR-224和miR-10b等miRNA与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和乳腺癌等的转移有关。除此以外,miR-200也与肿瘤转移的EMT(上皮-间质转化)理论密切相关。这些miRNA具体的调控、靶基因的预测和被调控通路虽有大量研究,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miRNA可为诊断肿瘤的早期转移和预后检测带来广阔的前景,也会作为新的生物学标记参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