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构建由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要素分析及综合分析,对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中城市群的金融联系发育最快,交通发育较缓,而物流联系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义乌和金华市区的发育程度最高,武义、浦江和磐安的发育程度较低;浙中城市群西北部发育程度高,东南部发育程度低;浙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物流联系、信息联系和金融联系都呈现出发育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82.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3.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指标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构建了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大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引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赋予了指标的权重,并以长株潭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得分值总体上是上升的,特别是三市经济系统的得分值;三市环境子系统得分值曲折上升;三市资源子系统得分值中长沙与株洲明显上升,但是湘潭市的起落较大;长沙市正要走向良好协调;株洲正走向初级协调;湘潭市正走向基本协调。三市各自都面临有较突出的问题。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寻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实现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高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84.
长株潭市区近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分布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长沙、株洲、湘潭(即长株潭)地区系统采集近地表灰尘样品155件,用ICP-MS法、聚类分析、相关分析、X线衍射法及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其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灰尘中Cd,Cu,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3,149.10,926.40和1759.00 mg/kg,分别是长株潭土壤背景值的57.56,1.57,24.31和19.19倍;Cd,Cu,Pb和Zn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在株洲、湘潭工业区、长沙及湘潭内环交通繁忙区严重,尤其是与有色金属生产有关的工业区最为突出;灰尘中较高的Cu,Cd,Pb和Zn主要源于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及交通工具的应用;Cd,Pb和Zn平均污染水平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总体污染程度由大至小为Cd,Pb,Zn和Cu;灰尘中的Cu,Cd,Pb和Zn污染以重度污染和极度污染为主,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注意住宅区远离工业区。  相似文献   
485.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3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相似文献   
486.
共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共生理论看,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复合系统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互惠共生模式是"三群"复合系统演化的方向和目标;竞合机制、自组织机制是"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耦合机制和集散机制成为"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外在机制。整合港口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强化产业群的支撑,培育共生环境等,可有效促进"三群"复合系统的共生演化。  相似文献   
487.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488.
针对传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强以及评价案例之间可比性差等问题, 建立基于改进的LUCC-ESs矩阵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建立不同覆被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单元, 形成LUCC-ESs评价矩阵, 计算不同覆被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不同核算方法和价值单位引起的结果差异, 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实用性。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表明, 基础供给服务的供给空间格局具有区域性, 与自然资源的存赋和土地生产力高度相关; 需求服务的空间格局在城市中心区聚集, 向城市周围逐渐递减, 表现出与人口空间格局一致的流动性和聚集性, 京津冀区域内外的基础服务呈现共同向京津冀城市中心区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9.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因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选取综合老龄化指数、老龄化率、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和非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等指标,研究2000-2020年中原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空间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类型区可分为4个大类、6个亚类及10个小类,集聚老化型和残留老化型占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研究单元进入老龄化社会,菏泽-南阳一线两侧老龄化程度分异明显.(2)自然增长率偏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交织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主要影响因素.(3)中原城市群应该从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等方面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