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345篇
系统科学   286篇
丛书文集   282篇
教育与普及   1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39篇
综合类   757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3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采用不同形变和热处理工艺所生产的钨棒和钨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了钾泡的弥散状态和组织性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钾管的长宽比与变形程度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它随不同的变形阶段而变化。本文提出了钾管长宽比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研究还表明,旋锻加工再结晶退火后钨棒中钾泡的弥散状态,对于最终钨丝中钾泡的弥散状态及高温性能起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2.
本文研究一类应用于反应时测试的随机数学模型——双向Poission点过程及其拓广。首先考察双向Poission点过程及其点间间距的统计特性,并拓广之为齐次双向点过程;最后讨论这一模型在反应时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在线测定的探测器,测定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二氧化硫的浓度.首先研究了Ag_2So_4-Li_2So_4体系。在高达10%的二氧化硫浓度下,该体系的电导率仍与浓度无关.电导率与相图的对应关系很好.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可用这种电解质测定含量在10%以下的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用于硫酸铜的分解研究其所得结果与文献中其他方法比较,相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64.
本文研究了用N_(263)从硫酸介质中萃取V(Ⅳ)的行为,探讨了水相酸度、金属离子浓度、硫酸根和氯离子等对萃取反应的影响。用连续变化法和斜率比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浓度平衡常数,并提出了可能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965.
应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分析了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的谐振动的频率差、振幅比、相位差对拍现象的影响,并找出产生明显拍现象的条件.  相似文献   
966.
讨论了两种多元累积和图.第1种是利用 Hotelling 统计量进行累积和,形成多元累积和控制图,并讨论了它的平均游程长度(ARL);第2种是在已知偏移状态下,用序贯概率比检验法将多元累积和问题转化为一元累积和问题.这两种方法的前提都是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67.
968.
针对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在车身制作方面生产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更为简洁、实用的玻璃钢工艺技术,以便实际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969.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 B-→π 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0.
天然软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结构性黏土在我国湛江地区分布广泛,该区域黏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其土体结构特征对其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以湛江市东海岛地区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其在加载作用下的压缩特性,以及在卸载作用下的回弹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天然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压缩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以重塑土为试验对象测得的土体力学指标不能很好的代表实际工程中原状土的力学特性;2天然原状土在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的变形规律有相同之处,但土体在卸载阶段产生的总回弹变形量远小于加载阶段产生的总压缩变形量;3天然原状土存在临界卸荷比R为0.25和0.75,当0R≤0.25时,土样回弹变形量很小;当0.25R0.75时,土样发生回弹变形;当R≥0.75时,土体发生明显回弹变形,且此阶段回弹变形量占总回弹变形量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