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教育与普及   1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6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Nd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室温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Nd掺杂ZnO薄膜.XRD和AFM分析表明,Nd掺杂没有改变ZnO结构,薄膜为纳米多晶结构.随Nd掺杂量的增加颗粒减小,表面粗糙,起伏较大.室温光致发光谱显示,薄膜出现了395 nm的强紫光峰和495 nm的弱绿光峰,Nd掺杂量和氧分压对PL谱发射峰强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复合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乳液法合成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复合功能磺酸共掺杂的聚苯胺(PAn),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I—IR)、电子顺磁共振谱(ESR)以及溶解性实验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3时,所得的PAn样品的电导率高达3.57S/cm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掺杂程度以及溶解性能比单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的高;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表明,复合功能磺酸掺杂PAn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盐形式。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溶胶-凝肢法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合成掺铝LiMn2O4纳米粉体,并考查了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以硝酸锂、硝酸锰和硝酸铝为原料,直接以聚丙烯酸(PAA)为螯合剂,获得了LiA18·Mn1.9O4纳米粉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增加,晶柱尺寸逐渐增大,且尖晶石型结构愈趋完整;在800℃烧结8h获得了颗粒分布均匀,结构稳定的纳米晶粉体,且结晶性能好,形成了单一的尖晶石结构。掺铝LiMn2O4没有改变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但明显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光谱稳定性,采用染料掺杂的方法,制备了多层结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参数优化实现了非常好的白光发射,并表现出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器件的开启电压为5.1V,发光亮度达到10800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是10.4cd/A和3.5lm/W。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aYF4 ∶ Er3 ,Yb3 纳米晶. 在980 nm红外激光照射下, 肉眼可观察到明亮的上转换发光;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 该纳米晶属于立方晶体结构;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 晶粒为圆球形, 分散性好, 平均尺寸为70 nm, 符合生物标记过程中对材料的要求. 用荧光光谱仪记录了该上转换光谱, 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在含有苯胺、草酸和钨酸钠的溶液中,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合成聚苯胺/钨酸钠复合膜.通过开路电位(OCP)、动电位极化扫描(Tafel曲线)、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掺杂不同浓度钨酸钠复合膜试样在相同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结果显示,在氯离子存在下,复合膜能使不锈钢的腐蚀电位升高约200 mV,并显著降低腐蚀电流密度.该膜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和阻隔作用,能对不锈钢提供长时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7.
以乙二胺为模板剂应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一种新颖的锌掺杂亚磷酸镓化合物[H3N(CH2)2NH3]1/2·[GaZn(HPO3)3(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晶体数据如下:空间构型,正交,a=1.861 46(10)am,b=1.104 54(6)nm,nm,c=1.090 74(4)nm,V=2.242 62(19)(nm)3,Z=8,R1=0.042 1,ωR2=0.094 2.三维骨架是由M(1)O5(H2O)八面体、M(2)O4(H2O)2八面体及[HPO3]2-假四面体通过共享顶角氧原子连接而成.结构中,50%的Ga(Ⅲ)位置被Zn(Ⅱ)原子取代.  相似文献   
998.
为改善Ti/Sb2O5-SnO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浸渍法制备了Y改性Ti/Sb2O5-SnO2电极。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对制备温度和Y掺杂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的适宜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550℃、Y掺杂量0.8%。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稀土Y的掺杂可以使SnO2粒径变小,有利于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改善,同时Y元素的引入可使杂质元素Sb、Y在电极表面涂层富集。Y改性Ti/Sb2O5-SnO2电极表面主要是四方相金红石结构的SnO2晶体。电极动电位扫描测试结果表明Y改性Ti/Sb2O5-SnO2电极具有较高的阳极析氧电位,有利于有机物的阳极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用于阴离子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Pt-Co/C阴极电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t-Co合金颗粒分布均匀,粒径为2~6 nm,其组成与前驱体中相应金属的原子数比基本吻合.用电位线性伏安扫描法测试电化学活性及抗甲醇性.结果显示,随着碱性的增加,氧还原起始电位降低,峰电流减小,催化活性降低;相同碱性电解液中不同原子数比例的Pt-Co/C催化剂活性以Pt80Co20/C的活性最佳,其催化活性和抗甲醇性比Pt/C有显著提高,在0.1 mol/L KOH溶液中其峰电流密度达到95 mA/mg.  相似文献   
1000.
Nd掺杂BiFeO3多铁陶瓷的磁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工艺制备出Bi1-xNdxFeO3(BNFO-x,x=0.00~0.20)多铁陶瓷样品,研究了掺杂对BiFeO3微观结构和铁电、磁电及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谱显示样品BiFeO3的相均已形成,且在掺杂量x=0.10附近出现结构相变.掺杂后样品的剩余磁化(2Mr)和剩余极化(2Pr)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铁电性能改善最为明显.当掺杂量x=0.10时,样品的耐压性能最好,可观察到完全饱和的电滞回线,且剩余极化达到最大值, 2Pr=0.494 C·m-2,比未掺杂时提高了117.6%. 随着Nd的掺杂,样品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尼尔温度之前179℃附近多出一个介电峰,但是在BiFeO3样品中并未发现该介电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