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教育与普及   1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6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同步辐射XRF研究单晶硅中掺杂元素As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雯 《科学通报》1992,37(21):1949-1949
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杂质元素可以改变材料性能,掺杂元素在晶体中的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质量。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批量生产出高质量的各种掺杂的硅单晶材料,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测试手段与之相适应。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高  相似文献   
12.
聚苯胺的掺杂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论述了聚苯胺的4种掺杂反应(质子酸掺杂,碘掺杂,光助氧化掺杂和离子注入还原掺杂),指出了聚苯胺的结构形式与掺杂途径的对应关系。发现全还原型聚苯胺可进行氧化(p-型)掺杂;全氧化型聚苯胺可实现还原(n-型)掺杂;只有处于中间化态时才显示出独特的“质子酸掺杂”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MoOx、MoOx-V5 (x%)胶体,通过Vulcan XC-72炭黑负载制备炭载钼系氧化物电催化剂.利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手段研究苯酚在电极上的氧化降解,考察了掺杂元素、溶液pH值、苯酚浓度、扫描速率、温度对苯酚氧化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苯酚在电极上的氧化是受扩散和电子转移联合控制的复杂过程;掺杂过渡金属元素V可以降低苯酚氧化的表观活化能,提高电化学性能;溶液的pH值越低,MoOx-C/Ti电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活性越高;pH在0~6,苯酚的氧化经历了相似的历程,包含了相同的电子数和质子数;苯酚氧化峰电流随着浓度、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蒋治良  肖丹  王柯敏 《广西科学》1994,1(3):9-11,31
采用稀土电极材料六硼化镧制备了一种新的全固态铁离子敏感电极。研究了该敏感电极在常见介质中对Fe3+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该铁离子敏感电极在1.5mol/LH3PO4介质中的线性响应范围、检测下限和响应斜率分别为1.0×10-5~1.0×10-1mol/LFe3+,6.0×10-6mol/LFe3+和60mV/pC,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掺Sb对BiSrCaCuO超导电性的影响,对Bi系统料中Sb,Pb的最佳含量和烧结工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17.
18.
碘掺杂聚乙炔的正电子湮没谱和结构缺陷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聚21硅烷、电荷掺杂的聚21硅烷以及杂原子(硼和磷)掺杂的聚21硅烷进行几何全优化,并对它们的几何结构和自旋密度进行了比较性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电荷掺杂能使聚硅烷的Si—Si键长增长,其极子分布几乎遍及了聚21硅烷的整个链;而杂原子(B、P)的掺杂对聚硅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与B、P原子相邻的Si原子上,极子分布仅局域在B、P原子附近的3~5个原子上.  相似文献   
20.
简要叙述了氨基膦酸羧酸树脂的合成路线 ,用 ICP- AES对其富集分离痕量镧系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吸附酸度、洗脱、吸附流速以及共存离子干扰等的影响 ,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分析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